台湾作家张文亮曾写过一篇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看完这段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是我的儿子,然后又想到自己。
想到他拿不好碗摔碎了,想到他走的好慢而我却急着去赶公交,想到他吃着饭却偏要说话,饭粒喷的到处都是,想到他明明走不稳却撒开我的手,风一样的跑走开。
我想着这些场景,又想到每每这般我怒火中烧的时候他眼里满满的不懂,想到他看我生气之后跟在后面一直爸爸爸爸的叫个不停……眼眶突然酸痛起来,感觉自己像个税吏,拼命追赶着他,嘴里还不停的喊道,怎么这么慢!
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有余,焦躁不安不过,然而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明知道要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却不免看到别人的孩子三四岁就开始钢琴古筝舞蹈,等到小学开始,别人家的孩子就已经多才多艺了,可放任自流长大的孩子这时候就开始平庸,不光是老师不看重,连自己也开始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提早做准备。
然后好吧,我们再回到小时候,这时父母决定,无论如何要让你学一门技巧,但是出于尊重,让他自己选吧,孩子选了一圈,最后发现自己喜欢踢足球。这时家长又焦虑了,运动是好事,也可以成为他一生健康的爱好,但比起奥数音乐,又不是什么明显的加分项,又必须要花时间成本在这上面,那么到底要不要附上代价呢……
社会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度。
为什么我先想到儿子,后又想到自己呢?
大概,我才是那只蜗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