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
译文
陆澄问:“如何做‘精研’和‘专一’的功夫?”
先生说:“‘专一’是‘精研’所要达到的目的,‘精研’是‘专一’的实现手段。不是在‘精研’之外另有‘专一’。‘精’字是米字旁,姑且就用米来做比喻:要使得大米纯净洁白,便是‘专一’的意思;但是如果不对米进行舂簸筛拣精选,那么大米便不能纯净洁白。舂簸筛拣便是‘精研’的功夫,其目的也只不过是使大米纯净洁白罢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通过‘精研’来达到‘专一’的目的。其他诸如‘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其中的道理都是一致的。”
注
【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邓艾民注:参见《重修山阴现学记》“惟一者,一于道心也。惟精者,虑道心之不一,而或二之以人心也。”(《全书》卷七》)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参邓艾民注: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 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 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博文、约礼】,参陈荣捷注:出自《论语·雍也篇》“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道问学、尊德性】,参陈荣捷注:出自《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明善、诚身】,参陈荣捷注:出自《中庸》“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 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 之者也。”
笔记
惟一是目的,是一种境界,在体上来说是一种良知光明的状态,在用上来说则是“允执厥中”“从心所欲不逾矩”,惟精是达到惟一的方法,是为了达到惟一需要下的功夫。
要想让米纯白,就要舂簸筛拣精选,要想修身明道,就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王阳明对于功夫和境界的关系是一以贯之的,正如徐爱所说的,
“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