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着小小孩儿去游泳馆游泳,去之前他欢欣雀跃,十分开心。而对我来说,至少有一两年的时间,我没有能够陪他去游泳了。所以这对我来说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天。
换好衣服后,小小孩儿虽然开心,但心生胆怯,再加上水温27度,人会感觉到水很冰。巧的是今天碰到他的同学小蝌蚪,那个小朋友对游泳十分在行,走到岸边,扑通一声就跳下水。我家的小小孩儿却很迟疑,我一边给他浇水一边慢慢拉他进泳池。总算是下水了,可是,他却一动也不敢动,虽然我一再告诉他,有游泳圈很安全。他总是喊着我:“妈妈妈妈。”“快保护我,来拉着我的手。”这个时候,我并没有说一句这样的话,“有什么好害怕的,你看看小蝌蚪都那么勇敢”。我所做到的是,慢慢安抚他紧张的情绪,顺从他,拉着他的手,给他构建一个舒适圈。然后,我会一步步的放手。当他看到小蝌蚪跳水,他也跳,只是跳的小心翼翼,一定要拉着我的手。一次又一次,我从两只手过渡到一只手,他也从与我保持0.5米的安全感扩大到几米,越来越放的开,甚至与小蝌蚪一起打水仗,攻击我。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们往往多陌生的人事物充满了恐惧,而这种恐惧的梦恰恰是自己编织的。今天一个学生发信息咨询我是否该考研究生?该不该参加培训?问了这些问题后,我才了解到她对自己定位不清,因为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考研,要考哪个程度的学校。这样来问问题,仍然是糊涂的。并且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不知道是不是考的上?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我给她的建议是,停止再向任何人问这个问题,唯一要问的人就是自己。必须先理清思路“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如果我决定考研,我是否要考本专业的全国前三甲?如何达到?”
记得欣频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往往高估了十年内可以做到的事,却低估了一年内可以实现的梦想”。我自己仍然十分提倡要做计划,虽然有观点认为计划会限制了想象力,可是语气随意的做,不如实打实的行动。每年有年计划,每月有月计划,每个月结束时一定要反思,且计划一定是可量化的。这样做事,就是在安全感里的勇气扩张。比如我想Get到一个新技能,那我就要去刻意练习,这些练习就要体现在月度计划里。例如我想成为一名视觉引导师,我就要规划到每个月,可以参加warflcon老师的100天计划,日日去打卡。也可以研读书本,模仿练习。长期以往,涂鸦技术一定是能提高的。
安全感内勇气的延伸,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不想碌碌无为懒散一生,至少在生命终结时,能觉得此生无憾,就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了。
——简宝玉日更打卡第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