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当儿童受到适度体罚的同时,也受到母亲或者父亲强烈的情感支持,这时候,当次的体罚就不会引发孩子将来的行为问题。也就是说,你体罚他的时候,自己也要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并且惩罚完之后进行情感上的安慰,这种方式是相对安全的。其实,我自己小时候就受到过这样的体罚。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经常放学不直接回家,到处去玩。次数多了以后,我父亲就有点儿恼火了。有一天家里有一些急事,需要出远门,家人嘱咐我早点儿回家,结果当天我又没有按时回家。这时父亲就决定体罚我。他让我趴在床上,把屁股露出来,然后用皮带抽打。我记得当时我被打得很重,后来照镜子发现屁股上布满了被抽打的痕迹。
但是,那一次我自己内心并没有觉得受伤,而且还能反思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为什么我被打之后,没有受伤和怨恨呢?因为父亲当时边打我边流泪,打完之后自己竟然也坐在地上大声哭起来。后来,还抱着我说真舍不得打我,只是我犯了太多次这样的错误,而且不去改正,他内心很焦急,也很难过。他这样的表现,让我反倒去同情他了。这就是所谓的有情感支持的体罚。
如果我们在家庭中不能完全地避免罚,那也应该使用这种情感支持型体罚。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以为有了这种方法你就可以滥用体罚。这种方式有非常严格的使用条件:第一,体罚的强度要适度;第二,惩罚期间和之后要做大量的情感支持和安抚工作。这两点都是很不容易把握的。所以,美国儿童学会极力主张,父母不要使用任何方式的体罚,而采用另外一种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法——申斥,就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明确地告诉他:“我不喜欢……”比如说:“我不希望你放学超过6点才到家”,用这样的话来明确界定你不希望看到的行为。然后,你还要时常表达:“我喜欢……”“我喜欢你把吃的东西分给弟弟妹妹……”“我喜欢你按时起床……”这种方法如果坚持下去,会非常有效。
但要注意使用的原则:
1.既要说明你不喜欢什么,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你喜欢什么。
2.坚持前后一致,你的规矩不要变来变去,要不就无效了。
3.申斥要在身体接近的时候进行,不要在电话里说。
4.惩罚要单独进行,而如果要表扬,需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说。
体罚是一种很特殊的教育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如果不能避免体罚,也至少要在充满情感支持的环境中进行,并且做好足够的安抚工作。效果更长久的方法,应该是家长明确设定界限,反复强调,单独惩罚,当众表扬。如果能够贯彻到底,你将成为一个善于使用奖惩的家长,而你在生活中关于教育的烦恼也将会减少很多。
如果你能科学地执行这几点,孩子身上的那些坏毛病一定会越来越少。如果这些方法还不够的话,你可以再结合取消某些特权的方法,比如每周玩电脑游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