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开始连续更新简书的文章到现在,我构思一篇文章的时间越来越长。比如说这一篇,我思索了超过10分钟居然还不知道写什么。比如之前的几篇写作,是我在当天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小细节而来了灵感去写。那此时我的脑子空空如也,该写些什么呢?写小说?议论?诗歌?散文?没有任何想法。一个写手(姑且称自己为一个写手),灵感枯竭应该是常事。就像庄稼地并非总是风调雨顺,有旱亦有涝。
之前看到一种说法:“小姐不能等到有性欲了才去接客,作家更不能等到有了灵感了才去写作。写作这件事儿,并不是拼天赋,而是拼稳定,拼的是持续输出的稳定。”说的多好啊,持续性输出加上运气,这是成就世间事业的秘密。那么,对于写作来说,如何在没有灵感的情况下去写,应该是一个强悍的能力。没有灵感的创作,也许会僵硬,会少些生命力。但是,应该首先掌握了持续输出的技能后,再佐以灵感,才会创作出世间绝响。
回归到写作的技法。我的天,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高深的话题。因为我并不是文学类专业的学生,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所以我不知道一个具体的训练方法。只能在这里死磕瞎写。这是我目前唯一的训练方法。但是今天,在我刚刚的写作中,我领悟到,这种死磕精神实际上就是持续性输出的一个雏形或者是土壤。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硬着头皮写就行了。你看,我从一开始就胡说八道,也能写这么多字,也能前后有一定的逻辑性。我突然就觉得自己还是很不错的。是吧?
对现在的我来说,不要在意文字的质量,能写出来、能持续性的写出来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保持这种态势,才有可能去获得更高明的写作技法。就好像,如果我们不努力,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