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猫哥刚刚从光荣的人民法官转行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几天要报试讲题目。
我是教育学专业毕业,对讲课也有些经验,他想讲什么都要事先向我咨询一下。
糟糕的是每次咨询都会迅速发展成一场辩论。
他问我,我讲个有关证据的内容好不好,我建议他先看看大学生法律基础课本。
他说证据是什么时候都用的着的,只是一小段讲课,有结构就OK了。
他又问我,我举个以前审判过的案例好不好,我建议他最好别让学生知道你的底细。
他说没案例怎么能行呢,自己经手过的东西才能讲的生动形象呀!
2、
我发现,他表面上是在咨询,其实是想沟通下内心想法。
对于他的问题,并不是真的需要指导意见,只是想找个人阐述一下而已。
我这人也实在,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真把自己当成专家了。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话不过三句就忍不住给对方一些建议。
你刚说想减肥了,就有人建议你办个健身卡吧,其实你只是觉得自己这件衣服是不是买的太瘦了。
刚说想买个基金,就有人推荐了一堆产品,其实只是觉得自己该有点理财技能了。
而有些问题我们就不会出错。
比方说,我这件衣服漂亮不漂亮?
大概多数人都会夸一下哪个细节做的还不错。
这是路人皆知的心理,可轮到别的事怎么就忘了这样的俗套了呢?
3、
我有个特别”会聊天”的朋友。
他说有朋友打电话给他,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只是不停的重复了三个字,聊结束的时候对方很开心的说,你真是最懂我的人。
我很好奇,你都说了哪三个字呀!
他还是卖关子,他说其实电话里那女孩讲了一堆话,好像是关于婚后家庭矛盾的,人物多,细节也复杂,他根本没听明白。
我说没听明白你应个啥。
他说他听的是语气,反正就是一地鸡毛很无奈的心情。
那三个字正是针对这种心情的回复,他只是不停的在重复“算了吧”。
哦,原来这样也行。
如果换了是我,我一定会竖起耳朵做一个“良好倾听者”。
人家说婚后和婆婆不和,我就会问,你和婆婆住在一起吗?
说她有了身孕, 我会条件反射的问下,几个月了?
聊到最后,满足的不是别人倾诉的需求,而是我的八卦和好为人师。
4、
改掉爱打断别人的毛病真是很别扭。毕竟,我打心眼里真是为你好的。
呵呵。这当然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当我这个心理咨询师不在工作状态的时候还是希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
要把挂嘴边的想法停下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为何不能像我那位“会聊天“的朋友一样,先假装没听到呢?
毕竟听那么多细节,跟着别人混乱的思维和情绪的起伏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也许对方真正需要的,就是个有皮有肉的稻草人而已,不如你专心倾诉,我专心走神。
只需留心情绪,不必关心内容。双方都皆大欢喜。
5、
猫哥的讲稿终于准备好了。
他还是要我来帮他听听,出下主意。
这次我学乖了,我说好呀好呀,心里打定主意不去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他问我感觉怎么样。每次我都说挺好的。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这一部分是不是太冗长了,该删减一下。
我说,嗯,有点,你试试吧。
又过了一会儿,他说,我这语速是不是太快,学生不容易接受。
我说,嗯,有点,你试试吧。
就这样,他讲了很多遍,提了很多问题,我都一概回答,有点,你试试吧!
其实我也只是听个大概,法律的东西那么枯燥,我才不感兴趣。
每天,他都要讲三到五遍,后来嘛,确实讲的还不错。
猫哥说我是最好的听众,帮了他好大一个忙。
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功能,无需说三道四,只要默默支持。如果不评价对你来说真的很难,那就先从假装没听见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