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缠身,心灵好似被层层茧缚,难以得到真正的放松。有时候,在夜深人静即将入眠之际,当一天的喧嚣渐渐退去,心神也随之得到放空,思绪便会如同脱缰的野马,不由自主地穿越时光的长河,回到那遥远的六十年代,回到在生产队度过的那段纯真而难忘的童年时光。
生产队,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机构名称,更是那个特殊时代农村集体生产生活的核心象征。在当时的行政体系中,生产队是自然村的行政机构,其上一级是生产大队,而再往上便是人民公社,这人民公社就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政府。这种层层递进的行政架构,有条不紊地管理着农村的各项事务,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那时候,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庄的屋顶,村头的那口旧钟便会准时敲响。这口旧钟,就像是一位沉默而又忠诚的守护者,见证了生产队里的点点滴滴。钟声清脆而又响亮,在宁静的村庄上空回荡,仿佛是一种无声的召唤。大人们一听到钟声,就如同接到了紧急命令一般,迅速放下手中还未吃完的早饭,带上铁锹或扁担箩筐等劳动工具,匆匆忙忙地赶往村口集合。他们的脚步急促而又坚定,脸上带着对新一天劳动的期待和热情。
队长总是早早地蹲在挂钟的老槐树下。这棵老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就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队长遮挡着夏日的骄阳。队长嘴里叼着自卷的喇叭筒旱烟,一缕缕青烟在他的头顶缭绕。他眯着眼,神情悠闲而又沉稳,每当有村民过来问候时,他便会轻轻点头回应,那动作虽然简单,却透露出一种威严和亲切。随后,他会随口告知村民们今天要去哪儿干活,干些什么活。他的声音洪亮而又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定心丸,让村民们心里有了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地陆续赶来。村口渐渐热闹起来,大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着昨晚的趣事和对今天劳动的想法。队长站在人群中间,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人,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检阅自己的士兵。他根据每个人的体力、技能和经验,将人们不断地分流向村庄周围的各个作业点。有的被派去田里除草,有的被派去河边挑水,有的被派去山上砍柴。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为了生产队的发展而努力劳作。
对于那些最后到达的村民,队长总是会挖苦几句。他会假装生气地说:“昨夜又没干好事吧,再这样小心爬不起来。”那语气虽然带着一丝调侃和责备,但更多的是一种关心和爱护。被挖苦的村民们也不生气,只是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然后乖乖地听队长分派任务。队长会根据他们迟到的情况,给他们安排一些相对轻松但又不能偷懒的活,让他们既能弥补迟到的过错,又能在劳动中得到锻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产队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那口旧钟、那棵老槐树、队长的喇叭筒旱烟,都成为了我童年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每当回想起这些,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而又美好的时代。
我的家乡宛如一颗镶嵌在崇山峻岭间的璀璨明珠,它地处山区,四周被连绵起伏的山峦环绕。家乡的村庄就静静地座落在山腰的缓坡上,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幅画卷。村庄的周围,青山如黛,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祥和的感觉。
从村庄往下望去,山沟里有一条不宽却充满活力的山溪。这条山溪就像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曲折地穿梭在两山之间。它随着两山间的自然落差,在几个弯折处高低不同地形成了几道瀑布。这些瀑布形态各异,有的如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有的如细丝垂挂,轻柔婉约。高低不一的瀑布在崎岖的山沟里,以它们强大的冲击力,冲击出了几个大小不同的自然水潭。这些水潭清澈见底,潭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仿佛是一颗颗镶嵌在大地上的蓝宝石。潭里还有许多小鱼小虾在自由自在地游弋,给这宁静的山溪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家乡的七十多户人家,组成了一个名为泉儿沟生产队的小村庄。它归属于黄崖儿沟生产大队,而黄崖儿沟生产大队则隶属于连崖关人民公社辖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这样的行政划分将整个山区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
我们泉儿沟村沿着山腰徐缓的坡度,勤劳的村民们开垦出了一层层弯延的梯田。这些梯田就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随着山坡伸展到山脚的山溪边。每一层梯田都凝聚着村民们的心血和汗水,它们不仅是村民们的衣食之源,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庄的屋顶,领了任务的人们便会带着工具来到作业区。男人们身强体壮,他们熟练地扶着犁,吆喝着耕牛,在田里来回穿梭,将土地翻耕得疏松肥沃。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毅和自信,仿佛在向大地宣告着他们的力量和决心。女人们则胳膊上挽着种子筐,迈着轻盈的步伐,在翻耕好的土地上均匀地撒下种子。她们的动作轻柔而熟练,就像一位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在精心创作着一幅美丽的画卷。老人们牵着老牛、老马,拉着用藤条编制的爬篱跟在后面。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他们认真地将土地抚平,为种子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还不到上学年龄的小孩子,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鸟,三三俩俩地坐在不同的爬犁上。他们在爬犁上喧嚣着、戏耍着,有的调皮地拉着牛尾、马尾,试图为爬犁增加重力。他们的笑声和叫声回荡在整个田野上,给这繁忙的劳动场景增添了一份欢乐和童趣。
太阳逐渐升高到中天,这时,佝偻着背的老会计会准时站在地头敲响有裂纹的铜锣。这面铜锣虽然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但它发出的声音依然响亮而清晰。破哑的锣声在山谷的回音增辐下,荡漾起厚重的嘡昂儿声,那声音仿佛是一种神秘的召唤,在整个山谷中久久回荡。伴随在后的嗡嗡尾音很是动听,尤其是在肚子饿的时候,这声音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们更加期待着那一顿丰盛的午餐。
听到锣声,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停下了手里的农活。顿时,整个田野热闹起来,呼儿唤女声、男女青年们的调侃戏逗声、牛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已成家的夫妻相互重逢在一起,他们一边向村里走着,一边互相拍打着身上的尘土,眼神中充满了对彼此的关心和爱意。孩子们则口里敷衍着大人们的叮嘱,迫不及待地向汇餐处跑去,他们的心里只想着那美味的饭菜和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的快乐。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泉儿沟村的人们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那些梯田、瀑布、水潭,以及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劳动场景,都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那年夏天,炽热的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密密地织就了一幅热烈而又充满希望的画卷。在我心底,一个酝酿已久的计划,犹如一颗深埋在土壤中许久的种子,终于在这个夏天迎来了破土而出的时机。
我深知想要实施这个计划,第一步便是获取准确的情报。于是,我将目光投向了驼背老会计。他总是坐在那间昏暗的办公室里,戴着一副老花镜,仔细地核算着队里的各项收支事务。我像个机灵的小耗子,瞅准了他心情还算不错的时机,一点点地跟他套近乎。我先是关心地询问队里最近的情况,然后不经意地把话题引到了接下来的安排上。或许是我的天真无邪让他放松了警惕,又或许是他根本没把我这个小孩子的话放在心上,他顺口就说出了从明天开始连续五天队里不会安排活儿了,是为了给村民们空出时间去伺弄分在河弯自留地里的瓜秧菜芽,还有泉儿山背后自留地里的庄稼。得到这个关键信息后,我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
而命运似乎也在眷顾着我。第二天早上,当老师站在讲台上,宣布提前放暑假,让我们回家自习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听到了出征的号角。我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像一支离弦的箭般跑出了学校。
回到家后,我怀着一种神圣而又激动的心情,开始为这次远行做准备。我从衣柜的最深处翻出了过年才穿的黑土布长裤,那裤子被叠得整整齐齐,散发着淡淡的皂角香气。我小心翼翼地穿上它,仿佛穿上了一件珍贵的战衣。接着,我又拿出了平时舍不得穿的绿帆布胶底鞋,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然后穿上,感觉自己瞬间有了勇往直前的力量。我换上了用的确良布缝制的白半袖,那布料光滑而又凉爽,贴在身上十分舒服。我把早就写好的信端端正正地放在堂屋的饭桌上,那封信里,写满了我对家人的牵挂和这次远行的决心。我把积攒了几天的鸡蛋和几块腊肉用笼布包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然后斜背在肩上。这些食物,就像是我远行的补给,让我心里有了满满的安全感。最后,我戴上了过生日时得到的小号绿军帽,那顶帽子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给我注入了无限的勇气。
沿着村后的小路,我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前行。这条路我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今天却感觉格外新鲜。我很快就穿过了泉儿山的后山腰,一路上,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我加油助威。下山来到后山沟底的山溪边,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鱼清晰可见。我小心翼翼地踩着淌河石渡过山溪,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就掉进水里。渡过山溪后,我接着爬上了连崖山。
连崖山的丛林小路上,布满了弯弯绕绕的弯道和密密麻麻的枝条。我一边喘息着前行,一边心疼地看着被汗水和露水湿透后紧紧裹在身上的衣服。那衣服贴在身上,让我感觉十分难受,但我又舍不得脱下来。我尽量躲开枝条,不让它们挂破我过年才舍得穿的衣服,就像保护着自己最珍贵的宝贝一样。不知歇缓了几次,我的眼前突然一亮,从林木丛掩映的羊肠小道上走出来了。我终于穿越到了连崖山的另一面。
习习的凉风拂面而来,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脸庞。满身的疲累随着微风吹落的汗水飘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挣脱了牢笼的小鸟,获得了自由。透过齐肩高的草丛,我望着山下一望无际的宽阔平川。那平川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九岁的我,第一次独自徒步翻越了有名的连崖山,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站在这高耸的山腰处,我极目远眺。山下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平川,它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向远方无尽地铺展,似乎永远都看不到尽头。在那明亮而热烈的阳光照耀下,连崖关镇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被一层轻柔的云纱所遮掩,若隐若现,透着一种朦胧的美感。那云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飘动,时而露出镇子里错落有致的房屋屋顶,时而又将其重新隐匿起来,仿佛在和我玩着一场神秘的捉迷藏游戏。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那个充满纯真与欢乐的时光。我想起了风屏儿,那个只和我做了半个月同桌,就回到镇小学的女孩。那半个月,虽然短暂,却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流星,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我们会一起专注地听老师讲课,遇到难题时,我们会皱着眉头,相互交换眼神,然后小声地讨论着解题的思路。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像两只欢快的小鸟,在教时外的山坡上尽情地奔跑、嬉戏。她那甜甜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灿烂而迷人,每一次绽放都能让我的心像被春风拂过一样,泛起层层涟漪。她的声音更是温柔得如同山间潺潺的溪流,清脆悦耳,每当她和我说话时,那轻柔的语调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我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还记的在她离别时,她用那双明亮的眼睛看着我,认真地说:“等第二年暑假来临的时候,你一定要到镇上来找我。”我用力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许下了承诺。从那一刻起,这个约定就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断地生长、壮大。
如今,时光飞逝,第二年的暑假终于来临,我也终于来到了这里。站在这山头,望着那被云纱遮掩的连崖关镇,我的心就像汹涌的潮水,澎湃不已。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我的身体里涌动,仿佛有无数的小宇宙在爆发。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山间清新的空气,然后迈动了小腿,小小的身子半跑着向山脚冲去。
我的脚步越来越快,风在我的耳边呼啸而过,仿佛在为我加油助威。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向着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进。我在嘴里不自觉地高喊着:“风屏儿,我赴约来了,哈哈……”那充满激情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引起了强烈的回音。它先是在我身边回荡,然后像一群欢快的小精灵,四处飘荡,一会儿飘向了远处的山峰,一会儿又钻进了茂密的树林,仿佛要将我心中的喜悦和期待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