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过一个童话故事:“国王和王后生了一个小公主,他们对她非常疼爱,想给孩子最好的,于是就在公主满月的时候,请了王国里法术最高的几位仙女为孩子祝福,仙女们赠给公主她们认为的这世间最好的东西:智慧、美貌、财富……”,在准备大宝出生的那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才是给孩子的最好的东西?
传统的观念
在大宝出生的那段时间里,家里的亲人也都跟那几位仙女一样,感觉要把自己觉得最好的都赠予他,爷爷奶奶姑姑们把家乡最好的东西都带来给他,姥姥姥爷天天给他宠爱,还要把积蓄都给他存着,姨姥姥们把在美国外孙孙子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他备着,爸爸准备着孩子以后的教育。在这期间,我听了好多育儿课,看了好多育儿文章,到底什么才算是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房子货币?富足的生活条件?丰富的物质资源?学区房?优质的教育资源?好的生活习惯?还是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
当前的现实
前段时间《极限挑战》中的“孩子的起跑线”这一幕又成为了众多家长谈论的热点。节目里极限挑战的成员向一群准备高考的同学问了六个问题:1.父母双方都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往前走六步;2.父母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的,往前走六步;3.父母有能力支持你学特长且现在还有一定水准的,往前走六步;4.十八岁前曾经有过出国经历的,往前走六步;5.父母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的,往前走六步;6.父母一直视你为骄傲,一直在亲友面前夸耀你的,往前走六步。很多文章随后都评论,这是起点,不是终点,一个人的人生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赢得成绩。但这也无不是对更多父母们提出的要求。
自己的观点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的成长,不断的形成观点,不断的用实践修正,我对这个问题也逐步在清晰,总结了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观点,这里我先谈谈其中一个观点,和大家分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追寻快乐和满足是人的本能”
尽管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对“快乐教育”进行了抨击,我仍然认为“快乐教育”是正确的事,只是现阶段我们的教育水平还没有进步和进化到一定程度,当前拥有的智慧和经验不足以把“快乐教育”这样一件正确的事去正确的做好。那怎样才能快乐呢?我认为是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能让自己对此产生热情的事情。可能有的人就会说了,我觉得每天无所事事,歇着就挺快乐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如果是一段时间的不间断努力后,偶尔的歇一下,心里确实是一种努力过后自我奖励的感觉,感觉很安心很快乐,但是时间一长的歇着,就会慢慢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从孩子身上看到的也是这样,如果他看到周围人都投入的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并流露出一种满足的快乐感,他就会自然靠拢,他也想得到这种快乐。如果他一直处于一种无任务无目标的状态,即便好吃好喝好歇着,他也会觉得无所事事,很无聊。无聊快乐吗,不快乐!
“人是为某种意义而行为的”
可能有人还会说我们家孩子没什么感兴趣的事,连我自己都没什么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孩子或者感兴趣的事情和学校或者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不一致啊。我赞同“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观点。我可能更倾向于用“意义”代替“目的”这个词。一旦有能使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事情一定在我们心里形成了某种特殊的意义。反而言之,如果某些事情让我们觉得没有意义,或者说我们没有找到它对于我们的意义,那么将很难促使我们对它有行为。那么我想说的是,如果一定要做一件事情,先找到它对于我们自身的意义,想要做好,就需要强化这个意义。对自己意义的大小,决定了我们的兴趣度,决定了我们行为的力度。
文末的感悟
人终其一生要做和在做的事情,就是学习。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主动或者被动,都会经历学习这个过程。刚来到人世学习怎样吃饭睡觉说话走路,中间阶段学习怎样谋生、怎样被社会认可、怎样实现自我价值,临老了学习怎样面对正逐渐消失的自然和社会给自己的红利、怎样面对周围人的离开,怎样面对自己终将面临的死亡……观点和感悟来源于人生,终将归于人生,理论也终究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合乎情理,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方法和经验,同时总结的观点也将随之不断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