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就被这个书名深深感动到,惊讶到。契约,契约是约定俗成的概念。这不是那种有时在律师的指导下所签署的财务契约,而是一种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多么有意思的契约啊。作者提到在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签下了一份无形的契约,这份契约中,对方需要什么,自己内心需要什么,其实早就定下来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和不识来路都的告别。当契约的天平失衡后,总会在时间的见证下走向灭亡。
我忽然想起,一位密友的男友对我密友百般的好,各种嘘寒问暖,对我密友百般呵护,只要我密友打个喷嚏,他都会紧张半天,我密友心情不佳,半夜唤他出来喝酒,他赶紧从被窝爬出,顶着大冷天,驱车一小时来到我密友身边,陪我密友解闷。
密友习惯了这种模式,习惯了被疼爱,习惯了他一直在。
密友按照往常一样,心情不佳,想约他,这次这个男生不再秒回电话微信,甚至直接消失几天几夜。那一刻,密友奔溃,回顾着这几年男生对她点点滴滴,恍然间明白,原来我们不断寻找的幸福,不在远方,在自己身边。
但我们似乎忘了,变化才是世间的常态。而我们试图抓住的不变,是妄想,是痴心,是贪欲。
很多风景,错过了,再回头,已然不是当初,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可奈何,人生没有如果。
我密友成为了当初的他,而他只是活成了自己最真实的样子罢了。
后来,密友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与不足,在圣诞夜的时候,静心准备了礼物,鲜花、红酒、仪式感满满。当她满怀期待地扑向他的怀抱,他一如既往地接纳住她,满怀的温度,让她感受着曾经最贴情的拥抱。
“我希望,我们好好的,现在,未来都是。”她说道。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密友成为了他曾经的样子。对他嘘寒问暖,早安晚安。告诉他,她在乎她,告诉他,她一直都在。
当角色互换的两个人,我以为他们会迎来风水轮流转,但彼此都会珍惜的一对璧人。但我错了,两个多月后,密友找来我,哭得歇斯底里,“为什么我开始关心他了,他却不在乎,难道人都那么贱吗,”她继续说着,“那我要怎么办?继续对他忽冷忽热吗?”
我沉默了许久。听着她哭泣,看着她愁容的脸满是泪水。
我把这些归结为缘分,缘来了,不可控。缘尽了,不可控。
当我翻开这本阿德勒的著作《看不见的契约》时,我恍然大悟去。世间的情侣,夫妻能走在一起绝非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当我们从新人口中得知,“我是被父母逼婚的,”“我到了适婚年龄”“我觉得他老实,但并不爱他。”种种的理由,我们看似是外在的因素阻挠了她/他们原本的、最初的选择。但我们忘了,他们在心底是接受这份婚姻,至少自己是接受的。接受的理由可能不多,哪怕只是一点,也是接受的。
我也曾在现实生活中见到一对夫妇。女方强势霸道,男方唯唯诺诺。女方经常数落男方,“你就是没用。”“你能干成什么大事?”“要不是我嫁给你,哪有人嫁给你……”言语的攻击不断。而男方只是嬉皮笑脸,毕竟女方在事业上的成就远胜过他。
一次,家里来客人,女方催促男方端茶倒水,男方忙前忙后。客人们都称男方很体贴,顾家。这时男方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腼腆的笑了。
“他……呵呵。”女方嬉笑道。
客人见状赶忙堵住了自己想要夸赞的口。
我们可以看出,女方嫁给男方是情理之中。女方需要、享受优越感。而她必须找到一个能力在她之下的男人,必须在对比中才能显示她的优越感、价值感。
而当她通过在众人面前奚落丈夫的方式,更让她的优越感众人皆知。我在我丈夫之上,满腔的虚荣心在作祟。但她忘了,男方的贡献、付出都是不值一提的。仅仅在事业上的成就说明不了成功。成功有着诸多的纬度。难道操持家务,关照孩子就不是贡献了?当一个家庭分工明确并且合理化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女方遗憾婚姻择偶上的选择时,我觉得再来一次,不是这个男方,也会选择和这个男方一样特质的男人。
我们需要清晰的知道,我们自身有什么特性,我们需要什么?才能将自己活得通透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