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的“ABC法则”:
A代表Activating events,即诱发性事件;
B代表Beliefs,即个人对A的想法、评价、态度和信念;
C代表Emotional and behavioralConsequences,即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运用【ABC法则】注意几点:
1.影响\情绪
描述的时候要清晰的记录下自己当时的情绪和现在的情绪,这个才是最真实的,能够让我们直抵内心,而太多的人习惯了自欺欺人。
2.行为
现在对于此事的行动,你预备对此事作出怎样的行动?或者你已经做了怎样的行动?
3.认知
认识到这件事情对你的意义。
拥有高水平生活(即焦虑水平很低)的人,有三个特质:
1.理解能力
即对于世界、对于社会、对于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原则,自己会分析归纳总结。
诸如:遇到新鲜的事物会自己分析并学习吸收,对于环境的压力和突发事件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并在理解过后积极的解决,以在最恶劣的环境达到最好的效果。
2.管理能力
能效,能够有效的管理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比较自信、执行力比较强,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也较强。
诸如:面临环境的压力的时候,懂得调整自己,并充分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处理好问题。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积极生活,通常不会随波逐流。
3.关联性
能够从恶劣事件中找出原因和意义,能够在倒霉中看到积极的一面,从而积极而迅速的成长。
诸如:写日记的时候多用感悟词“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以后我需要”等关联性用词的人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成长。
【寻真日记】
1. 今天我看到的事或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是什么?我内心的情绪如何?我对于这件事的想法如何?
答:
2. 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关注了什么?关注的是不是我想要的?
答:
3. 在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有一个怎么样的信念或思维模式?
答:
4. 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自己(把你看到的所有自己都记录下来,包括所作所为和起心动念)?
答:
5. 我看到了我就是那样的自己,我承认,我接受,我允许,我就是那样的一个自己。我是否允许那样的自己?
答:
6. 那一刻,我的情绪与想法是为谁而出发的(期待对方或世界的改变,还是真的期待自己改变)?
答:
7. 今天我做到了什么?今天我的付出是什么?今天我的收获是什么?今天我感恩或自豪的 是什么?
答:
8. 我的满意度是多少(0-10分打多少分)?我的觉察与回归的速度有没有提升?明天我将如何带着一种怎么样的状态去做怎样的提升?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