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党中央、国务院授予81名个人“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从国家卓越工程师们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抬头看路、埋头拉车”的干劲与闯劲,也看到了“积水为海、积土为山”的韧劲与恒心。我们虽然不是工程师,但也可以成为所在岗位上的“小工匠”,尤其是作为青年干部,我们更应该放低姿态,向卓越工程师和工程师团队们学习,从以下四个方面不断努力。
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初心与使命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份初心与使命是激励国家卓越工程师们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们夜以继日勇攀科技高峰的动力,同样,也是我们每个普通干部兢兢业业一心为民服务的起点。我们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应永远记得自己为什么出发,牢牢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信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朝着“好日子”不断拼搏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接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重要一棒。
二是见贤思齐、谦虚学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始终认为学习是工作的前提,国家卓越工程师奋斗的第一步也是学习。2013年7月,卓越工程师刘静从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加入了中铁大桥局八公司的大家庭,日常工作中,他勤学勤问、谦虚好学,不断汲取前辈们的经验教训,提升在计算、临建结构设计及方案编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自身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也应学习国家卓越工程师刘静谦虚好学的精神,以低调谦虚的态度,向周围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学习领教,多思多问,取法乎上,不断取长补短、博采众长。
三是埋头苦干、勇往直前。从横架崇山峻岭到创造人间奇迹,从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到蛟龙入海大国工程,处处都有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埋头苦干、勇往直前的身影。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负责人韩洪举曾经说道:“在修贵州安顺关兴公路北盘江桥时,由于进山无路,所有的材料都是团队成员肩挑马驼运进山里的,从驻地到桥位十多公里的山路,往返需要花费八个小时,团队成员一个月就要穿坏一双军用皮鞋。”他们每天面对的困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也应及时调整工作心态,坚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练不怕千万事”的工作理念,拒绝做“躺平式”干部,争做“闯创干”型干部,坚持求真务实,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骨干。
四是攻坚克难、永不言弃。攻坚克难是一种勇气,永不言弃是一种魄力。国家卓越工程师宋神友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他在面对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这一世界级超级工程时,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七年来坚持攻坚克难,开展了上百组实验,破解了一个个技术性难题,完成了一项项技术性挑战,从钢壳的智能制造到智能预制再到智慧安装,研发了十项重大工程装备,在国内把整个生产链建立起来,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成功筑造“海上超级通道”,使得深中通道顺利通车。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难题,如群众上访时的沟通解决之难、材料撰写时的谋篇打磨之难、信息报送时的及时有效之难、档案整理时的求真求细之难等,但是再难也有解决的办法,我们既要苦干实干,也要巧干会干,灵活应用调查研究、归纳总结等工作方法,以水滴石穿的力量,以永不言弃的决心去寻找答案、谋求出路,解决好一个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