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主要阐释道的本原和本质,道的内涵和形象。
本原:道的本原是“常道”,是“不可道”的;
本质:是“不可名”的;
形象:道之一体两面谓之“无”和“有”。
1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个“道”:名词,代指宇宙人生唯一之普适的真理,相当于唯一的创造宇宙万物的“神”;
第二个“道”:动词,可以成之为道的。类似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君君、臣臣...,且后面用“名可名”类举,故应作此解。
常:普适的,万能的。
直译:可以成之为道的道,就不是普适的道(真理)。
或:如果有一种道,它可以被奉之为道的,它就一定不是普适的道,它一定只是适用于某一域的片面狭隘的道。
那么什么是“常道”呢?
“常道”可以看成是道的本原。
比如,语言本身就是哲学。只要你一开口,就必然站住一个立场,只要你站住一个立场,就必然陷于片面。就像我们看到的任何物体,比如杯子:当问你看到的是什么时,无论你怎样的回答都是不对的,角度不同,答案是迥异的。
这和“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是类似的。
因此,试图探究“道”,就一定是“盲人摸象”的过程,而且,老子的整个篇章就是用盲人摸象的思路从多个角度去探究道的。如:
4章:道冲...
6章:谷,神不死...
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5章: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32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 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个“名”:名词,名位,寓可给予定位的;
第二个“名”:动词,可以称之为名的,可以为之为名的,定位某种事物;
直译:如果一个东西可以给予确定的名位,那么它就一定不具有普适通用的名位。
或:任何事物,只要能给予确定的名位或定位,它就无法具有全面通用的功能。寓具有全面通用功能的事物都是无法给予定位的。寓“君子不器”、“变动不居”也。
举一个片面的例子:就像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一样,无处所在,却又无处不在。通常虽无任何名职,但却“常名”。
“常名”是无法给予定位的,能够给予定位的就不是“常名”。
真理是无以言说、无以名状的,试图搞清楚“道”,便已经处于彻底搞不清楚的位置了。因此,就拿名位(名状)本身举例来说,“名可名,非常名”。
3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对规律的探究),自然规律、理论。
有:对自然规律、理论的实践、实验的现象。
直译:自然规律,是天地万物的起源;自然规律一经实践、实验,便促发产生了自然现象,孕育了自然万物。
或:有了道法自然的自然规律,就有了天地;循自然规律而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孕育了天地万物。
道是一体两面的,一面是“无”,蕴含的是道法自然的自然规律;一面是“有”,即是循自然规律幻化而生的自然现象(天地万物)。
4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时常、时时、经常;
欲:尝试(努力)、试图,表示不一定能真看得到;
妙:神奇不可思议的;
徼:边界,寓原委、究竟;
直译:有时探究道的规律和理论,通过思想悟道,领悟道法自然的自然规律、奥秘。有时实践道的规律和理论探究道的现象,通过实践检验,通过现象观察道的原委究竟。
5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同出而异名:同是探索道,只不过途径定位不同而已。就像出世、入世之别,本质都是为了济世苍生。
玄:神秘而深奥莫测,引申为对道的认识和探索。
直译:这两个方面,是道的一体两面,也是两种探究道的途径,都是为了认知道法自然的自然规律,领悟道的本质。就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者不同的自然科学一样,殊途同归。
6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理论实践反复交替,持续不断的提升道的认知,不断深入道的本质。
众妙的法门在于玄(的过程)。
综述:本章探究道之体,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道是什么呢?
天地万物是怎么产生的呢?
怎样探究道?
同时,也隐喻了道是如何产生的?道与天地的关系是怎样的?
为后续章节的展开开宗明义,奠定了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