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跳桥身亡”事件,没想到能引起这么大的冲击波,在一部人指责男孩心理承受力太差时,很多很多人站出来表示理解:
“今天都在讨论17岁孩子跳桥的痛心话题,昨天我给我妈妈打电话,说我心情不好,做什么都没意思。我妈跟我说:你怎么不去死,怎么生了你这个废物。一气之下我吃了几粒安眠药,差一点就……”
“‘这点磨难都撑不住,以后还怎么活,你怎么不去死?’这句话是上礼拜六我坐在我妈车后座,她亲口说出来的。我当时真的想夺了她的方向盘,一起去死,一了百了……”
“十几岁的年纪,我也曾试图跳车、爬过窗台、带过刀片,因为总有那么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疯狂叫嚣着:你怎么不去死,有本事你就跳下去啊。”
我万万没想到,竟有无数人在微博上表示,“因为父母的狠话,我差点就死掉了。”
我一开始也以为这是心理脆弱,但看到心理学者李雪的亲身经历后,才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心理脆弱的问题:
“大一暑假在家,我去火车站买回学校的火车票,到了火车站后得知火车票还没有开卖。
妈妈打来电话问我,我说‘现在火车票还没开始卖,我下周再过来买’。
我妈在电话里就疯了,恶狠狠阴森森地讥讽反问:‘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你不如去死啊!你怎么还不死呢!火车票都买不到,你现在就去死啊……’
她无休止地重复这些话,当时我正走在马路边,心智突然就被这通电话控制催眠了,径直走向车流想要撞死自己,幸亏被我身边的同学拦住……
在那个时刻,父母把负能量扔给孩子,足够让孩子瞬间除了死,什么其他念头都没有。”
看了这段文章,我觉得心里特别的难过和困惑:为什么说明明那么血浓于水、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当语言有了这么多的负面的能量,它的破坏力甚至可以把一个人瞬间毁掉的地步呢?
这时候我想到,我们父辈之前教育孩子的模式一直都是:严是爱,宽是害。棒打出孝子,娇养无义儿。特别吝啬我们的赞赏和肯定的语言,觉得那样做对孩子是有害的:会让孩子骄傲、会让孩子翘尾巴、会让孩子没有规矩、会让孩子经不住挫折……
当这些在这种严苛的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成了父母以后,对于自己的孩子,仍然采取这种教育的方式,这种情感的隔阂和冷漠严苛的管制,以及口无遮拦、随时发泄情绪的语言的冷暴力,让孩子感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爱,渐渐的觉得丧失自尊,自信和活着的意义……
我们说时代不同了,当今的信息时代是瞬息万变的,学习的压力,情绪的压力,人际压力,就业的压力,日益增强。所以说,对于孩子而言,特别需要的就是家庭的温暖,理解,接纳,鼓励和支持,才能让他在这样的一个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能够有喘息的机会,宣泄的机会,平复的机会,休整的机会。
如果说来自于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仍然是硬邦邦的道理,严厉的批评指责,谩骂和羞辱,那对于孩子而言真的是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难以承受。
所以说感觉到后现代的心理学,是应运这个时代、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生,他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思维模式和语言交流的方式有一个很大的转折。
当我们不在紧盯着孩子的缺点、错误,而是更多的关注到,孩子的不容易,他的努力,他做到的部分,优势的部分,他想要的部分。我们的情绪就能平稳很多,会给孩子更多的接纳,尊重,理解和欣赏。那么孩子也就会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资源,会更有能量、更有力量去面对他处理,身边随时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给予孩子能感受到的爱,能体会到的爱。让孩子在这一份爱中,慢慢的滋养,慢慢的成长。当孩子能够接受到这一份爱,并在爱的滋养中,慢慢的拥有一份爱的能力,这将是他终身的幸福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