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黄山记
27年后再次游黄山,这次有非凡的意义,我很看重。
序
之前和同事出游,这次我带着家人去游黄山,特别是满足我父亲的愿望,他一直在电视上看过黄山的美景,想亲自去看看。
要知道我父亲已88岁了,虽然黄山上下有缆车,但二日游每天徒步5km,其难度还是有的。
为什么要二日游?为了看日出,看西海大峡谷,还特地提前一天,到达黄山脚下住了一宿。
考虑到老人,决定自由行,不跟团,找了导游跟随。
提前半个月订了光明山庄的房间,刚好有房,一切就绪。
前奏
我们终于到了黄山,早晨上黄山,9点时坐云谷缆车时,从电子信息牌上可以看到已有1.2万人进山了,黄山的门票需提前一天预约,荷载量4万人,当天有2.6万人预约。
山下天气晴朗,山上的天气却是瞬息万变的,不时有云从山谷往上流动,薄云将山峦半遮半露,如入仙境,有厚雾出现时,则什么也看不见。
黄山的地貌和人文景观决定了它的自然美和文化底蕴,黄山的独特山石,黄山松,云海组合成秀美的景象,发现黄山第一人,徐霞客,为了看云海二游黄山,写下徐霞客游记,引得后人纷纷前往,在黄山的石头上留下了墨迹,文人雅客在诗歌宝库中增添了不少赞美黄山的诗句,画家们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先河。
奇松、怪石、云雾
下了缆车,我们开始游历后山,后山的地势平缓,不时有奇松、怪石、云雾等自然美景吸引我们,让我们不觉累。
始信峰的名字如其名,都说黄山美,到了始信峰就相信了,我们看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始信峰。
独特的黄山松,大都扎根于岩石缝中,因生长环境恶虐,到了海拔1700米以上,枝叶一边倒,向阳而生,连成扁平状,如一片片云,和扬州盆景一样,只不过黄山松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扬州盆景仿效自然,人工而成,导游一路给我们耐心的讲解了黄山十大名松。
还有让人发挥想象力的怪石,如猴子观海,梦别生花,飞来石。
远观猴子观海,巨大的石头因自然风化,只有石头的底部和山相连,如猴子坐在石头上,观看眼前的云海,在狮子峰附近可以近观猴子观海,因为云雾升起,刚才能看见,一会儿就看不见,就没有去。
黄山的景色,不是每次去都能看见,需多次去看,看天气,看季节,看机缘,比如佛光不是每个游客都能看到,据导游说她一年去黄山300次以上,也只有一两次,春天易见,大都在始信峰附近。
西海大峡谷
这次黄山行,我们选择去西海大峡谷,补一下上次我没有去的遗憾,在大王松处,黄山一行四人分头行动,我和我父亲是来回坐网红小火车,孩子和他爸徒步经过排云亭下山经过一环,二环走到谷底,然后在谷底的排云溪站,和我们会合,乘坐小火车,上到云海。
我和我爸到了光明山庄,办了入住手续,我们稍作休息,去看西海大峡谷,
从光明顶下500米台阶,经白云宾馆,到达西海大峡谷天海站。
感谢导游特意安排了在网红小火车一层的前排,最佳的观景点,正面观看西海大峡谷,短短的3分钟下到谷底,真不过瘾。
孩子和他爸的徒步也不容易,孩子描述有的坡很陡,有70°,从孩子拍的照片和录像中,可以看到黄山最美的一面,陡峭的山峰,秀美的松树点缀其中,有时云雾缭绕。
有时间再去一趟,用脚去丈量,用汗水去体验,黄山的美景。
光明顶的夜空和日出
当初选择住宿光明顶,是为了看日落和日出。
日落因傍晚下了雨,厚雾笼罩,白茫茫一片,意外收获了黄山的满天星。
城市因为灯光污染,看不到满天的星光,只有到了少有灯光的地方,才有眼福。
黄山夏日的夜空,满天星在高高的天上闪烁其间,有亮有暗,如大小钻石镶嵌在夜空中,肉眼可以看到银河,划过深邃的天空,从天到地,只是我的感觉,没有照片上的那么美。
在夜晚我和孩子去踩点光明顶旁边的炼丹峰,这是看日出的最佳点,孩子在前面领路,我跟在其后,黑夜看不到路,在山石中行走,踩稳了才能向前移动,这时感觉孩子长大了,有担当,会照顾人,他不时停下来等我,用手电筒照亮我前面的路。
孩子是有眼力的,在旅途中,不仅会照顾我,还会照顾他的外公,有时会搭把手,搀着外公上行。
和孩子约好凌晨3点来守候日出,因为听导游说4点这里就站满了人,不能在最前面。
我和孩子看过天安门的升旗仪式,那年是孩子10岁参加冬令营经过北京,4点多到达北京,因为去晚了,不能在前排看到整个升旗过程,所以孩子知道要早到。
孩子设好闹铃,果然3点一到就要求我一起去,刚好我也醒了,于是穿上了酒店的羽绒服两人结伴前行,夏日的夜晚有点冷,有了羽绒服的加持,一点也不觉凉意,到了炼丹峰,果真已有不少人,多半是夜爬黄山的大学生,坐在石头上过了一夜,想当年,我在上学的时候,和他们一样,夜爬华山,那时的感觉天真冷,在华山上看到了绣金边的日出,有云层遮挡。
在等待中看星空,慢慢地黑夜下沉,天被分成了三块,头顶是星空,东方的位置发白了,白色的下面是黑夜,发白的天空面积变得越来越大,赶走了星空和黑夜,我可以看清山峦、绿树、还有云烟,天亮了。
在炼丹峰的山顶,人越来越多,大家都等着那一刻,突然看到前方在云层中有两条红线,难道今天的日出会看不到,在等待中,我看到了太阳从云上一点点的冒出来,人群中不时有人说出来了,出来了,太阳慢慢的从半圆变成一个圆,直视有点刺眼,肉眼所见红红太阳,留在手机中却是惨淡的白,不知其解,整个日出的过程感受和想象中的壮观有距离,好歹看过一回,最美的留在下一次。
迎客松
黄山最著名的松树是迎客松,中国名片之一,是黄山的象征,它的寓意好,象征着好客的中国人民张开臂膀欢迎全世界的人民。
许多人为了表示来过黄山,只是上下玉屏索道打卡迎客松。
为了这张名片,黄山特地安排了人员值守,特别是冬天,安排了8名人员,当大雪压青松,对迎客松是一种考验,必须及时排除积雪,否则就有断枝枯枝的可能,我对比了27年前后的照片,就有一条树枝已枯死,这是1300岁的松树,黄山最老的一颗树,其他的一般在400岁左右。
这次我特地拍了照片,像27年前的照片那样,在同样的地点,用同样的视角,做了同样的姿势,拍了一下,做了拼图对比,可以看到时间的痕迹,无论是我,还是迎客松,时间匆匆,彷佛一瞬间,却雕刻了一切。
黄山人
第一次采用带导游的自由行,体验很好。
导游是黄山当地人,近距离的和她接触,感受到黄山人的坚韧、热情、美丽。
导游有近十年的导游经验,驾轻就熟,为人善良淳朴,一路给我们不少照顾,安排了合理的旅游路线,照顾各自的体感。
在上山和下山的途中,总能遇到黄山挑工,黄山上的吃穿住行,都是挑工一点一点地挑上去的,都说旅游景点物价高,涵盖了人工成本,据导游介绍,挑工负荷起步是150kg,工钱根据距离长短,1kg货物是0.5元,1元,1.5元不等,挑工挣的是辛苦钱。
每当遇到挑工,导游都体恤挑工的艰辛,提醒我们站在边上,给挑工让路,挑工有两根扁担,一根扁担两头挑货物,一根扁担作为平衡或休息时支撑用,挑工皮肤褐色,肌肉精致有力,沉重的负荷练就,他们一步一步往上挑,道路畅通无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需求,游客在导游的提醒下,都会自觉站在一边让路。
老爸的体力
我们选择后山进,前山下,后山平缓,前山陡峭,适合家庭休闲游。
到光明顶的700米连绵的上山路,让老爸气喘吁吁,老爸不怕下坡,上坡消耗体力,不时停下来休息,好在不赶路,在有树荫的山路上,驻足欣赏山景,观赏黄山松,有时补充能量饮料。
过往游人有问多大年纪了,听说88了,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我也钦佩父亲的意志和不服老的心态。
曾经的他的最大愿望是活过2000年,不想到了2023年,在他80岁的生日宴上,他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活到100岁不是梦,我相信这是可能的,老爸遵循科学,定投健康四大基石:均衡营养、适当运动、充足睡眠、良好心态。他的身体状态不错。
看完西海大峡谷,我们回到光明顶休息,我跟在老爸后面,太阳照在黄山的松树和山路上,头顶蓝天,老爸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不时停下来眺望黄山的美景,我的手机定格在这一幕,留下了老爸的背影,老当益壮,心中有信念,一定能实现。
尾声
黄山之行已过去了一星期,其中的故事仍然不时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值得纪念的一次旅行。
期待着下一次旅程,是华山,还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