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写下的题目是《女人逻辑的可怕性》,怕被太多女人吐槽,以为我有性别歧视,便改为如今这个题目。
不过客观的讲,人人都会出现错误逻辑。只是常犯的错误逻辑,更多地出现在女人身上。加之女人本身又比较感性,就会让人觉得女人的逻辑很可怕。
我之所以会谈错误逻辑的可怕性,是希望做为女人,不要因常犯的逻辑错误而被男人诟病。
记得曾经在《我是演说家》的节目里,有一位男士语言诙谐地演讲了“女人的逻辑”。在亲密关系中,无论因为什么原因、什么话题,只要没有达到女人心中所想,便都会被女人得出一个结论:你不够爱我。这就是典型的女人逻辑。
当这种逻辑用于生活中时,就会出现更多种的表现形式。它们会改头换面地以看似合理的说辞呈现,让你无言以对。
比如,在禁停区停车被阻止时,你有没有说过“我就停两分钟,取个东西就走”。原本禁停区禁止停车与我只停两分钟,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但人们常常会把这种事变为一种有因果关系的逻辑。
因为我只停两分钟,停的时间短,所以禁停区可以停车。而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有通融的时候。于是这种逻辑就长期堂而皇之地存在着,并且会演变成当遇到一个不通融的人时,人们反而会骂此人难说话,没有人情味,甚至被冠以没有人性。
于是,生活中我们会常见一些类似的情景:挡着电梯门等人的,挡着公交车门等人的……当这种情形早已被人们见怪不怪,以为正常时,出现了罗氏女挡了动车的门。这一下全体愕然。
人们讨伐声一片,难得意见统一地认为动车的门是不能挡的。然而罗氏女的逻辑在她看来很正常,“我老公马上就来,等一下关门又怎么了?”
在那段刷屏的视频里,我看到罗氏女始终没有出言不逊,去谩骂,仅仅指过一次拍视频的人要求不要拍照。当车外的工作人员拉倒她时,她也只是顽强地用尽一切办法阻止车门的关闭,将脚尽力伸向车门,并不是她自己有意倒地撒泼打滚,反而是尽快起身再次挡住车门,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阻止车门的关闭。
在整个视频过程中,她反复强调的是她老公马上就来,并且一再让工作人员尽快协调放行她老公。她的行为远远比不上网络上那些怒扇交警、摔坏交警执法仪的人们。甚至在事后,她也不认为她错了,估计就是因为这种逻辑已经深入在她的生活中了。
由此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事,看上去毫无关系,实则如出一辙,其原因就是这类错误逻辑的存在。
在生活中,我常会指出朋友读错的字,朋友也总会心存感激地说:幸亏你指出来了,否则我还会在别的场合犯这种错,就让人笑话了。
然而也会有人说:哎呀,我又不当主持人,有必要这么咬文嚼字的吗。在他的逻辑里,主持人不能读错别字,他是普通人,读错没关系,其实他不知道这种逻辑让他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我也常会指出朋友犯的一些常识性错误,朋友也总会说:听你说才知道,包拯不经皇帝批准就可以杀人,是电视剧不是史实呀,幸亏你告诉了我,否则以后我再这么说岂不丢人了。
然而也会有人说:哎呀,我又不是学历史的,搞那么清楚干什么。在他的逻辑里,学历史的人不能犯这种错误,普通人无所谓。史实也好,电视剧也罢,纯粹图个热闹嘛。其实他不知道他拒绝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当然,对于那些通过看《芈月传》认识了“芈”字的人们,这也算是一种学习。然而总是把影视剧中的戏说当正史去了解,怕是不妥的吧。
每当在我指出朋友错误后被回报以感激时,我都很欣慰。因为我和他一样都不是完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也都希望在犯错的时候,身边有人及时纠正,才会让我这种错误越来越少。
而每当我的这种善意被回报以不满,甚至会认为我在指摘他时,我都能听到对方的腹议:就你能,就你知道,显摆你读的书多。这时我便适可而止,因为对方的不改变,对我不会有任何影响,却只能使他依然停留在他固有的错误逻辑里。
我常常劝诫别人更是劝诫自己多读书。多读书,不是为了让我能够知道所有,而是让我能有自己的认知。在信息量如此巨大、言论如此众多的互联网上,能够利用自己的认知去透过现象看本质,才不会人云亦云。这也是我常常喜欢说多读书的原因。
至于不能领会我此心意的人,不说也罢,与其口舌的时间,我还是多看一页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