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内容之七)
结构物理的基本核心概念
一、结构物理的属性:
1.物理是有属性的,是人类近代文明几百年被忽略了的学科领域属性,并且是较多学科固有的线性和非线性两大属性,而结构物理属性非线性基础物理。
2. [endif]是用结构确定了物理的非线性基础研究导向,但为什么没有定义称为非线性物理?这是因为在结构非线性物理内,其物体结构才是非线性物理的灵魂,它具有广义与普适特性,并且可将宏观与微观非线性物理统一为同一个物理要素定义。因为无论是宇宙星球、物体、物质、或基本粒子,其实质也是一种结构物理。结构物理主要研究物质体结构本源和结构与结构互动效应(场效应)规律。
3.而非线性结构物理所涉及的结构非线性力学,主要研究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多力系叠加受力和传力的规律。
二、什么是结构?
现有理论认定: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纯工程角度)。但我们认定:结构是指质量(物质和物体)存在的物理状态(宇宙存在角度)。但公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都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与物体结构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自然界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所以,结构产生的结构体,代表了宇宙物理描述的总称,用“结构体”统一替代宇宙、物体、物质、分子、粒子、进行物理和力学的描述就简单多了。
三、点支撑悬空质量:
此物理概念是结构物理学的灵魂,是贯穿整个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要素。该物理概念产生于对球体结构的研究,通俗讲,点支撑悬空质量的实质就是球体结构质量,该质量最重要的物理属性是:非线性物理范畴。也就是说凡是用传统质量定义指导下的科技,都属于线性物理范畴,反之,点支撑悬空质量定义代表了是否非线性物理与力学的唯一度量。其实人类只要理智审视现有科技,是不难发现,所有宇宙质量都属性于球体结构质量(太阳系的行星组成),只是人类科技都是基于站在地球“平面”上的研究而已。所以结构的非线性力学,必须重新构建一系列物理概念和物理量的定义,例如,相对悬空质量而言,一旦质量悬空就必然具有重力位能,并且质量的惯性力动能等等,也必定与传统理论不是同一个层次。因为点支撑悬空质量定义将会更清楚体现出爱因斯坦定义的“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度量;如果能量改变ΔE,则质量就要改变。”
四、点支撑悬空质量盲区物理:
本盲区是指视而不见,关键是不识货,例如现实中的撑杆跳高、球体、车轮、杠杆、轴支点结构等等,都是具有点支撑悬空质量的属性。但因为是建立在不识货而忽略不计条件下产生的,所有线性物理定理、定律等等,都称为点支撑悬空质量盲区物理。例如牛顿运动定律,因为第一和第二定律都是在建立在车轮上的质量运动规律的线性物理总结,但它却可指导盲区物理非线性科技的发展,虽然是牛顿一大特色,可毕竟盲区本质是漏洞,例如,惯性绝对是由悬空质量产生的,明显一个木箱,无论给他多大的作用力都不会产生惯性,而球体极易产生惯性,所以惯性不是物体固有属性。而且不产生惯性的质量,才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认定,产生惯性的质量,则必定与重力位能和惯性力密切关联。所以,惯性质量的本质就是球体结构质量,并且引力质量的本质也是球体结构质量,只不过是结构质量抗力的平衡力称为引力而已,否则,太阳系行星不会有轨道而吸引为一个球了。故牛顿苹果落地(悬空质量)并不是吸引力,而是结构质量抗力(对外抗破坏,对内抗离散),也具有地球向心力因素让苹果回到地面,等等。
五、结构体能和力的二象性:
力量是结构功能的执行要素,因为力量与作用效果密切关联。能量是结构的生存要素,因为能量与功能产生和持续维持是正比关系。它们的本质区别:一个是标量,一个是矢量。而力的推拉过程的实质,并不是产生了力,而是结构功能(内涵力和能两种要素)中的力执行了其结构功能的过程。一旦某一结构的能量被全部转移,则该结构必然消失或者该结构功能消失,因为能量是持续维持结构存在的生存要素。例如发动机或者人体就都是一种结构力,一旦能量耗尽,则由功能丧失开始,直至结构体的消失。
六、结构物理研究的战略性目标:
1.重点对物质体宏观世界结构与结构互动效应的研究成果,创建新能源与动力一体化科学原始创新基础理论支撑体系,采用物体结构拓扑相变的精华方法,创建发明能源与动力一体化产品体系。
2.重点对物质结构微观世界本源的研究,创建新材料科学原始创新基础理论,采用分子结构能量相变的精华方法,发明适应结构高能物理应用的材料科学一体化产品,因为结构高能物理应用主要涉及非线性机械结构匹配。
七、结构物理研究对科技文明的引领:
1.对结构物理的研究,通俗讲,它是战略性新能源原始创新的唯一出路。从战略性科技进步而言,它是深层次理工科的基础研究系统工程。
2.对结构物理的研究,有望下一个科技文明基础理论发源地产生于东方中国。因为结构物理是可包容涉及引领多学科领域进化(颠覆)的成果,且是客观存在、大道至简、极易科普之基础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