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到底需不需要仪式感?

提到仪式感,必要引用黄磊先生在《奇葩说》里讲的一段话,这是鸡汤文章的主流趋势。

“如果有一天,那个男的跟我女儿说,没有婚礼。我就会跟我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一个仪式感都没有,我认为是不对的。”

而黄磊先生在节目中也说了,结婚时因为忙,没有办一场“像样”的婚礼,也没有度蜜月,只是匆匆和家人一起吃了饭。

一段话之所以流行,因为它符合了大多数人对生活的渴望。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别人偶然分享的生活经验却变成了我们的人生信条?

语言不止有主谓宾,还有定状补,生活也一样。所有的“拿来主义”都要在亲自加工之后,才会调制出属于自己的奢华质感。


有人需要仪式感。

一年365天,忙碌360天。上班拼工作,下班料理家。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个毫无存在感的伴侣。生日时想给自己放个假,背上行囊独自旅行,短暂的忘掉生活中的种种负担,无拘无束的看看蓝天和大海,释放积压的负能量。

就应该这样过一个放松的生日啊,有仪式感的,鼓励自己的。

另一半是个很平淡的人,生活无味的激不起任何涟漪,虽然除此之外TA无可挑剔,但依然希望生活中有一点点浪漫的小惊喜。如果每年七夕,TA愿意花点心思让我过上特别的一天,生活就没有缺憾了。

当然可以有这种朴实的期待啊,有仪式感的,与最爱慕的TA一起的。

有人喜欢热烈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有一点变化也要醉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庆一番。

有人喜欢激昂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向有一点低迷也要策马扬鞭浴血奋战,纵情拼一场。

无可指摘。


有人不需要仪式感。

刚好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吃遍特色小吃,一起走过大江南北。喜欢的东西还停留在潜意识里,TA已不经意间看穿你的喜好,不露声色的呈上礼物。红包经常收,礼物随时有,情话一箩筐。

哪天算过节呢?每天吧。

每一个今天都在复制昨天,有一点枯燥也更让人踏实。就像看着玻璃杯里插着的枝丫,长出一点根,再长出一点。微弱的变化似有若无,可是一个月之后枝丫也长出了花苞。

如果这样就会满足,还需要调剂吗?

有人喜欢平和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一成不变也不会觉得低迷,甚至也能乐在其中。

有人喜欢淡然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向跌宕起伏也不会迎风怒吼,甚至也能一笑而过。

有何不可?


生活的滋味千千万,我侧耳聆听你的故事,谱写适合自己的音符。

曲子还在酝酿,如何知道不动人呢?

“嘿,你的仪式感?”

“不,是你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万要结婚了,忙忙碌碌的准备着,新郎是北方的,小万是南方的,他们恋爱的时候很是甜蜜,新郎对小万很是宠溺,不管小万有...
    好萌没想好阅读 4,505评论 0 2
  • 柳冷枯荷卷,灯疏影怯寒。 红炉新酒暖,玉指点香檀。 注:新韵
    幽小窗阅读 2,910评论 27 44
  • 浊某心性浑浊,身亦粗鄙。幸有长辈接引,方才入了茶道。然虽如此,亦是一切茶饮人中最劣,故而所作所为,大抵是方便下流一...
    化浊阅读 1,17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