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学生”的标签,当你的得到与失去对冲后,你还剩下什么呢?
因为自己还没有参加工作,目前只能算得上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应届生。
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离开校园后没有了学生的标签,我们还剩下什么?
在解读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我们可以先来盘点一下,我们在大学得到了什么。因为得到和失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得到何来失去呢?
就共性的东西而言,在大学我们大多人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社交能力。
可以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聚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大家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同在一个宿舍里,也难免会因为各种分歧而产生矛盾,甚至动手。
记得之前有同学因为受不了宿舍里舍友抽烟的习惯,吵闹着要搬到学校外面去住,后来没有得到辅导员的批准,便只好作罢。
事后两人又因为矛盾而大打出手,还是宿舍阿姨给劝了下来,这才没出大问题。
所以,大学里的社交生活并不像高中之前那样单一。
因为很多同学都已经成年了,各自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达不成共识时,难免会有不舒服的心理产生。
这个时候,“好好说话”就成了一门大学的必修课。
或许大一我们可以不成熟,和同学或者是舍友发生一些小摩擦,然后没心没肺地再去做自己的事情。
但随着年纪的升高,心智的成熟,我们。也逐渐有了要。平和微笑地与人交谈。
即使对别人不满意,也不要在公共场合提出来,大家私下解决,冷静下来沟通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因此,四年的磨练终究提升了我们的社交技能。
2、学习能力。
在大学,并非没有考试的压力。
相反,因为大学每个学期只有一次考试,所以很多同学都是在考前一周或者是前几天才开始突击学习的。
这样一来,临时高强度的学习,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焦虑。
所以我们不得不逼着自己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的会选择考前背诵,有的会选择平时做笔记,考前就背笔记就好,也有的在平时就认真听讲,课堂上就把老师讲的知识给消化了,课后也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复习。
我只能说:或许成绩有好坏之分,但是方法却没有好坏之分,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能力,只不过是所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
3、抗压能力。
作为成年人,即使是学生也会有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
在学校有不少同学,从进入大一就开始兼职,而兼职的门内也是五花八门:助教,家教,卖房,发传单,做客服等。
好像大多数人都把该学习的时间花在了赚钱上,可是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大学也需要学费和生活费,兼职只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保障而已。
在学习和坚持之间,我们或许很难平衡,甚至还有同学因为兼职而不去上课,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本是出了校园才该有的压力,我们在校期间同样也会有。
当然,站在另一个角度想: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所以抗压能力是我们在校收获的必不可少的技能。
说完我们获得的东西,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离开校园我们将失去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专注学习的氛围。
很多人都是在走出校园后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然后各种考证和考试的想法一遍遍在脑海闪现。
可是在工作之余,谁又还会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呢?一来是自己难以放下手头的工作,二来是因为觉得时间成本太大。
没有学习氛围的学习,终究只会欺骗自己。
2、没有大把的空闲时间。
走出校园,也就意味着我们从生物意义上的人变成了社会上的人,身上有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不会再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娱乐消遣上面,我们只能出卖自己的时间,来换得更多的金钱——因为要生活,首先得要生存。
3、没有集中求助的资源。
在学校,遇到问题或许我们去找同学去找老师,可是走上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同事大多是利益层面上的泛泛之交,真正亲密的朋友往往不会在离你最近的地方。
因此要想得到更好的资源,首先就得提升自己,只有当你有价值的时候,才会拥有有价值的资源。
那么,这样一对比,我们离开校园还剩下什么呢?或许你可以这么想:
我们都曾心怀梦想,对这个未知而现实的社会抱以极大的热情,总想着步入社会就能开辟一片新天地,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挫折后恍然明白:
他人口中的“世道艰难、世事难料”,最后磨平自己的棱角,以适应这个社会,在俗世杂务中谋求生存,屈从现实,迈向成熟。
既然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过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抗拒呢?
不管有没有准备好,我们都要面对,那么为什么要纠结剩下什么呢?放手去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