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的时候觉得非常好,但合上这本书后却什么细节都回忆不起来。”
你读书的状态是不是这样的!
很多时候,我们告诉自己要多读书,甚至强迫自己花一定的时间来看书。但如果看完书后没有任何效果,我们何须浪费这个时间,难道只为了求个“我读书啦”的心理安慰?读书,当然不是为了把所有读过的文字都印刻在脑子里,但倘若读完之后雁过无痕,除了在一读书目中多加了个1外,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前,我就是这样的情况,往往别人推荐一本书来读,读的时候自会在心里品评一番,但等真正读完,再去回忆的时候,我发现我根本记不住书里的细节,当我想去写一篇书评的时候,我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去写的。我觉得很悲哀,不读书吧,不甘心,觉得自己不努力;读书吧,花费了时间,但貌似没效果。就这样,我一直在纠结中度过读书的时光。
在看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读了那么多书还一无所获的原因是我读书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一味的追求读书的数量而低效能的阅读方式,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书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更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使之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不能让我们变的更好。
我们应该让自己读过的书物尽其用,尽量让自己不忘记书的内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我们也要尽量将书中的信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享受读书的过程中塑造自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本书给了答案。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作者奥野宣之创造的“笔记读书法”,将读书的过程结构化,按照“选书、购书、读书、笔记、重读”这五个步骤,让自己找到真正需要、真正想看的书,并让读过的书留下深刻印象,形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激发原创思考并得心应手地应用和指导生活。通过他的方法来改变我们以往流于形式的阅读方式,进而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让笔记见证我们每一步的成长。
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下面也希望通过对他的“笔记读书法”的介绍,能够给读书的人带来一些启发。我们先按照奥野宣之在书中所列的读书的步骤来一步步说。
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你平时是怎么选书的?
以我为例,我通常选书特别随意,在网上看到别人对某一本书的推荐或分享;某段时间网上关注的人所列的书单;看书的时候书中对其他书的推荐;别人分享到网上的某本书的免费下载链接;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网上搜索相关书目,就像读这本书,是从一个非常擅长读书和写作的人那里开设的写作课程中得到的推荐……
可以说前四种都是被动的接受,只有最后一种才能勉强称为主动选书。那么,前面四种找到的书都是我所需要的吗?都是我感兴趣的吗?很大部分不是!
比如《瓦尔登湖》,这是一本清华大学校长都一直推荐的书,我信誓旦旦的下载下来准备好好读,期望能够有一点清华大学校长的高度,但事实证明,这本书我根本读不下去。为了安慰自己已经成功读完这本书,我硬着头皮,花了小半年的时间才断断续续看完,现在你要让我告诉你书中都讲了什么?除了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和瓦尔登湖这个书名外,里面作者所有的描述我几乎全都忘记了……
那么,到底该如何选书呢?奥野宣之给出了答案。首先你要有个笔记本,在这本笔记里,我们不止要做读书笔记,还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任何闪光点和兴趣点,只需要按照时间的顺序一条条地记录日常生活中吸引我们关注、感兴趣的话题和事物。
比如,最近比较火的历史剧《延禧攻略》,看完了之后对富察皇后感兴趣,或对乾隆那段历史感兴趣,你就可以记录在自己的笔记里;或者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对某一方面了解甚少,希望能多学习些,也可以直接记录到笔记本上;或者生活中跟别人交谈,发现自己对某一方面并不了解,也可以记录下来,查找资料补充知识,扩充自己的生活认知……
总之,只要是你对某一方面有求知欲,或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然后再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书籍,将书名、作者、出版社记在自己的购书清单上,也可以备注上自己搜到这本书的初衷和想法。后面再回看自己的购书清单准备买书来读的时候,你会不断地让自己回想“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了解自己想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锻炼我们有目的地选书、购书。有了目的的主动读书,跟我们一味追求读书数量或跟风读书效果当然是不一样的!
购书: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空间原因,我可能不会像作者一样购买书的纸质版,我大部分买的都是电子版的书。但有了前面列出的购书清单后,购书就变得有针对性了。不会像以往一样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找书,我之前甚至会在亚马逊上搜一堆免费的kindle电子书全部下载下来放到自己的kindle里,但一本都没看……
读书+笔记:用笔记让读过的书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之前我读书的时候,就是单纯的看,就算是在读某一段落的时候,有很多的感想和想法,也只是停留在脑中。当时想的是,看完这本书后一定要把这些想法和感想放到书评里。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写书评都觉得脑袋空空,更别说想起当时看书时自己的感想了。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笔记读书法教给我们如何及时记录思考的轨迹,让每一次的读书体验都有迹可循。
他告诉我们在阅读一本书记录笔记时,在笔记本上写下日期、书名和作者,这样能够让自己记得在什么时候读过这一本书。他给我们推荐了几种读书笔记的方法,以配合我们在阅读某本书时不同的目的。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特别实用,可以简单理解为“摘抄+评论”的方式。这么做的结果是当我们对书中某一段作者表述的观点特别认同或不认同时,可以及时的记录下来,前面是对书中某一段落的摘抄(可以用一个符号标注出来),后面直接附上自己对这段的看法(用另外一种符号标记),以此来激发和锻炼自己的原创思考能力。
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和鼓励我们行动起来,在使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时,作者建议:
首先,要明确,“摘抄”的内容一定是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
摘抄的过程,其实是对原文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引发思考的动作。如果我们为了追求评论的精彩才下笔,那么这个笔记的难度一下就高了,而且很多人会因为觉得自己可能对这一段的感觉只是一个太棒了,或觉得写出来的评论太平淡而放弃“摘抄+评论”。这样下来,可能“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就一直无法动笔执行了。
其次,评论的内容我们不用追求高度和精彩度。
就像前一段说的,我们所用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保存好读书过程中获得的思考,防止与好点子失之交臂。当我们读到那些经由作者深思熟虑写下的句子时,带着“我要写下我的感触”这样的想法,你的阅读眼光就会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搜寻和思考。哪怕就是一个“我觉得这样很棒”、“这个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感叹都可以算做评论。因为,一旦动起手来,我们主动思考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而我们也不会永远只停留在发出一句感叹上。但如果没有这个行动,可能连这个感叹都会在合上这本书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同时,写评论还有一个好处是,能够让书中的精彩之处能够通过摘抄在脑中巩固,不会像以往一样读完一本书一秒钟后仿佛就忘记了书中的内容了。
摘抄书中段落,促进对书的消化
摘抄很费时间,尤其是现在网络如此盛行的时代。举个例子,假设将一篇文章抄在笔记本上需要花上三十分钟时间,而用手机拍照或扫描成纯文字文档却只要一分钟。如此鲜明的对比,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可能直接就采用后面的一种形式了。
但是,我们使用手机来记录,读书效率相比摘抄就提高了三十倍吗?不是的!
即使你用手机拍照,花三十分钟保存了三十本书的信息,也不如花三十分钟抄写一本书的内容有效率。这是作者分别实践过两种方法后的出的结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能流传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摘抄的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
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将自己认为好的段落摘抄下来,记录上书名、出版社和记录日期,几个月或若干年后再看你的读书笔记,你都能很快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读过这本书,通过阅读当时摘抄的书中的段落,你能很快的想起书中讲述的内容。
摘抄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加深理解。
在摘抄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作者经过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
重读书评以加深思考,让笔记焕发第二春
读书笔记并不是做完事就万事大吉了,我们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通过学习如何制作读书笔记,到一笔一划记录到笔记本上,就要让它发挥最大效能。作者奥野宣之建议要经常重读笔记,这样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某个人,某件事的看法会产生一些改变,从书中得到的感受也是一样的。重读一本书很难做到,会比较花费时间。但重读当时留下的精华会容易得多。
同时,读书笔记也可以做我们写作素材的来源和创意的源泉。尤其是在写书评的时候,如果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将书中好的段落和自己当时的想法都及时的记录下来,相信在读完这本书写书评的时候,灵感一定会源源不断从笔尖涌现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时,经常是随大流的,身边的人都这么做了,自己也要做。读书的时候,看到身边的人都去图书馆,自己也去图书馆,别人是去找自己想看的书或学习去了,我是去里面耗时间去了,不知道要看什么书,也不想学习;读本科考研的时候,看到身边的人都开始考研了,自己也准备考研,但对所学的专业本就不感兴趣,复习的时候也没有多大的动力,一天天跟别人一样起早贪黑的去自习室抢座位复习,最后别人考上了,我落榜了……
以前,读书也是,看别人看了某一本书,自己也去看。别人是抱着一定的目的看的,但自己是抱着不能落后的想法看的,结果看不下去,或勉强读完,一点都没记住。但看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后,我知道,以后我肯定不会这样了。在决定读一本书之前,我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会努力的做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想,并认真的写每本书的书评。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想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多,一旦决定要做,那么花费这个时间做这件事一定要有所体现,做到雁过留痕。
这,应该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对自己人生立的fla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