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仿佛你身边的时间都暂停了,我们仍要随着时间线往前走,你却用永远停留在了这一刻。
———————
这篇文章本应在昨天你离开时写下,但那时心中慌乱,无从下笔。面对大家的感伤缅怀,我内心仍停留在最后的一晚,充满了无力和恐惧感,而当时,这份心痛我无从诉说。
昨天上午9:20,你走了。静静地躺在姨妈怀里,双眼呆滞,一动不动。你说多么巧啊,在安乐死的前一刻走了,让姐姐刚塌下去的钱包又鼓了回来。大家终于做好心理建设决心结束你的生命,你却自己按下了终止键,去了汪星球。
明明该高兴的不是吗?你再也感受不到痛苦了。大家互相诉说着离开家前,你仰着头贪恋着看每一个人,被你那通人性的情感深深打动。可谁能知道,在你走的这一刻,我内心只有恐慌。“你”不会是痛死的吧?
每当回忆起那晚,脑海里便是你仰着头艰难的喘息,在窝里挣扎嚎叫,声嘶力竭。她们看到你仰着头贪恋的看着家人,我看到却是你只有仰着头才能呼吸;她们看到怀里的你推他们,我看到的却是你四肢僵直;她们看到你离去而哀伤,我看到的却是你死不瞑目,持续疼痛下戛然而止的寂静。
你的平静来的多么珍贵,又多么残酷。
人为什么总是看不到现实呢?明明昨天可以带狗狗去医院,却都不愿意。我很耐心的劝说狗狗后肢瘫痪肯定引起了其他病症,不然狗狗不会不吃不喝不排泄,还打电话咨询了袁医生,对方也建议需要检查,不然狗狗会很痛苦。可他们却一再阻拦,一面说他们的家人临终都是这样,最后不吃不喝睡着就走了,狗狗现在急促喘息着“睡着”,还会活一阵子,安乐死太残忍。一面又说不想去医院是觉得有去无回,医院会折腾狗狗,不如在家里好。这不是矛盾吗?一面欺骗自己狗狗不难受睡着了而不愿放手,一面心底里又觉得狗狗不行了。我能理解家人面对心爱的狗狗安乐死内心还没做好准备,但我很难接受,因为自己没准备好而逃避现实,不愿看到,也不愿承认狗狗正在忍受极大的痛苦。
爱,可以胆怯,但不能是“自私”。
我知道,安乐死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尤其对传统老一辈来说。但事实上,假使我们自己走到最后这一步,大概率都会选择离去吧,再大的眷恋,都会被身体折磨所击败。而对于给人类生活带来欢乐的宠物,身为既得利益方的我们,更有责任帮助它们减轻痛苦,终止生命。
火化前,工作人员让给你写一张小卡片,我写了“感谢你,我们爱你,一定要快乐”等等,但这只是一部分,事实上,我内心更想说的是对不起,对不起琳达,姐姐没能行使一个成年人做决定的魄力,最后没能帮助你,让你受苦了。
那晚你痛苦挣扎的时候,姐姐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么可爱乖巧的狗狗要遭这么大罪?为什么她们明明知道给狗狗施行安乐死的原因(上周刚巧看到的电视节目,讲述狗耐疼力很强,很多疼痛从外表看不出来)仍固执掩住双眼不去看现实,找借口阻扰我带狗狗看病?
种种机缘下的选择,促使你临终前遭遇极大的痛苦,和你生前拥有的爱形成鲜明对比,难道这是某种体验的平衡?我想这样开解自己,可转头又想,这世上也有那么多幸福的狗狗最后安详离去啊。
人们总习惯于说“早知道,当初我就如何……”,可事实上,从来没有什么“早知道”,大部分人在“早”时,都会坚持只选择“自己想知道的”,需要承认,很多时候就连我也是。这算是人性吗?如同“偏见”一样,深深根植于日常生活,促使我们做出一个又一个选择。想想看,关联于自己的人和事几乎都基于我们的选择,唯独无法选择出生和死亡。
无法决定起点和终点,听起来有点是像宗教里的“命”。而你短短11年的生命结束了,我们却仍要随着时间线向前走,带着伤感,带着曾经的你。
记得以前,你总是乖巧安静的卧在一旁,静静注视着我,有一幕是你卧在书房的地毯上,阳光透过窗户零零散散洒在你身上,一切安静又美好。不知道汪星球是什么样,但我想那里阳光一定很棒,以前姐姐老爱逗你,现在你可以安安静静好好晒太阳啦!
琳达,你要一切都好哦!!!
感恩相遇
202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