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重视读书。几十年前,物质生活还比较贫乏,家里就有2个大书柜,摆满了书。那时候,家具多是手工打制,我家这书架是我心灵手巧的舅舅做的。除了买书,父亲还订阅了各种杂志、报纸。父亲经常提醒我们三兄妹,要多读书,充实头脑,不要做“绣花枕头”或者“驴粪蛋子外面光”。
家里虽有不少书,中学时期的我似乎更多的是沉浸在成长的迷茫中,没有能很好地享受书籍的乐趣,除了两套书:《平凡的世界》和《福尔摩斯探案集》,当时我是假期连续几天读完,每天都跟着剧情和主人公的经历,情绪起起落落着。
也还记得读《牛虻》,哭得不可收拾。
对《飘》最后那句:“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怅然又期待。
以前的购书方式很单一,基本只能在新华书店购买。偶尔,看到报纸的中封或者杂志的封页角落有些图书介绍,遇到感兴趣的书,我会按照上面的地址,到邮局汇款购买,大半个月才能收到书。记得无意发现了《中学生英语读写》,就直接去邮局订购,它对我学习英语很有帮助。
工作后,网络购物慢慢发展,那时买书基本就固定在了当当网,方便也实惠,就是途中等待的时间比现在长很多。
孩子出生后,绘本、童书、育儿类的书不断剧增。这些年,买过多少书,没细算过,几百本是随便有了。或许自己有些贪多求大,家里的书不少,很多绘本还来不及看,已经过了孩子适合的年龄。读得多的几套书是:《青蛙弗洛格的故事》《斯凯瑞金色童年》《不一样的卡梅拉》《神奇校车》《丁丁历险记》,不仅孩子喜欢,我也喜欢。
孩子两三岁时,买过一本《爱的教育》(后面又买过几个版本,也给朋友推荐过),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作。那段日子,孩子父亲偶尔在家就给孩子读这本书,当时孩子小,不知道听了多少。我从有一句没一句地听,到后面竖着耳朵专注地听……对其中的几篇日记深有感慨,很感动。满篇没有多少说教,展现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还有那本阿勒泰本土作家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记得那个午后,孩子和他爸爸躺在床上,阳光温和,我在厨房洗碗,听着孩子爸爸读其中的一篇文章,忽然惊奇,李娟如同阿勒泰的精灵,能把戈壁滩上几户牧家,调皮甚至有些赖皮的男孩描写得如此生动,把漫长的日常琐碎,编织成意味悠长的坚持。
比起纸质书籍,电子书更方便,但我还是喜欢翻阅纸质版,也喜欢在上面涂涂划划。
家里的书摆放在各个角落,书柜、床头柜,还有沙发靠背上。入睡前或者坐在沙发上时,随手拿一本书翻阅,一种“岁月静好”感。
除了买书,我还喜欢送书。给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孩子们送书,也让孩子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同学。希望更多的人分享到书中这有趣,美好的世界。
我们的身体是受限的,好在我们可以从书籍中感受这无与伦比,精彩纷呈的世界,加上我们无边的想象力,我们会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