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送完儿子回广州,就赶紧回到学校,8点多接到电话,广州研学团的先头组织人员已经来到了我校图书馆。我赶过去接待,他需要一间可以放PPT的教室,于是研讨地点改成同频互动教室。
他告诉我,这批广州来的研学团,是由华南师大附中冯老师主持的自然力课程团队组成的,这次来了18名学生和5名教师。正好来我们学校参观一下校园环境,我们学校的环境以及综合实践课程和他们的想法有些相近,想进行研讨与交流。
过了一会儿大客车开进校园,几位高中生和老师走了进来,来了20几人,简单介绍之后,我就带他们到校园参观。先看了校园里的荷花和各种果树,他们看到校园里种的蓖麻的时候吃了一惊,这种油作物他们没有见过,一会又看到教学楼后面一片已经接穗的高粱,有学生好奇的问,这是什么?我说是高粱,有的说,这好像玉米一样。还有胡麻、荞麦这些农作物,他们都没见过,马兰花在广州也没有。看到两个蒙古包的时候,他们赶紧照相,说校园里怎么还有蒙古包呀,很有特色。我解释说,这是蒙族风俗展厅,也可以在这里开展活动。
走到菜地,因为是假期,今年雨水又多,杂草丛生,农作物涨势不喜,但是葡萄挺喜人,一串一串的接了很多,黄瓜我们也摘了不少给孩子们分了吃。对面库房边农作物展示的纺车和犁、耙、耧车、筛子、石磨等也挺有意义,引来一片赞叹声。老师和孩子参观结束,来到同频互动教室,进行他们研学活动的最后讨论打分部分。
他们分成了三个小组,一个或两个老师,带两三个或四五个学生一组。把这次研学活动做成图文并茂的简报,由学生汇报简报内容,教师汇报此次活动教师要达成的目标,学生汇报学生目标,并自我认定达成情况认定。冯老师一一做点评。最后各组自评、互评,学生和冯老师给导师打分,PPT上出现各小组以及导师这几次活动的积分,评出最优秀的组别和导师。
冯老师点评第一组:要有结构,拼凑的文字,不能看到要干什么。第一组缺少结构,每个组员写作要有结构性思维。意思是你做事之前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做的。还要主动采用设问法观察和思辨性思维。
冯老师点评第二组:一对比,你们不知道的内蒙古,不一样的板块,用了日记的形式,写了如沙漠,还有一些概念。对于植物,植物长得怎样,这是描述事实。很有画面感,把所见所闻说出来。所以二组有事实 ,有结构,有逻辑。但欠缺个别地方的逻辑。如为什么是盐碱地,“喜盐”“赛江南”的原因要表述明确。是劳动人民利用了自然环境,因果逻辑再深究一下。
冯老师点评第三组:眼睛看到的外面的、里面的内容,结构和二组一样,后面也有感受,但也需要加入概念性东西。
接着冯老师问:哪个组最优秀?各组自我评价,三组老师没有指导写作。第三组不断成长。由第二组组长旅行自己的职责,孩子领会能力特别强,学生表现不错。一组在活动主题把握上不够准确,老师引导不够充分。
接着颁发了学员及导师的证书。
我观摩学生的讲话和教师指导讨论的过程,觉得他们整个研学活动做得很扎实,学生这么走一圈,不仅长了见识,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呢!南方人这种扎扎实实做事的风格,让人欣赏。自然力课程及4C体验式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帮助。学生不应该在假期被补课班占满,多元社会需要的是全面人才,而不仅仅是刷题机器,行万里路真的可以提高自己!万变不离其宗,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是教育的真谛!很多家长和教师总是在传统观念里,真的需要转变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