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冷,一击筑,一曲悲歌。我将穿越千年,去遇见一个人,一个死士,荆轲。
风啸寒烟,飘散的是那诀别曲,萧瑟的风卷起衣袂。易水,在这地方,又有多少人是真心惜别,燕太子丹只是为着自己,哪怕把人推向深渊。高渐离击筑弦饯别,变徵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和一句,穿过了时间的尘埃,带着不变的铿锵,回荡在千年后的世界。
踏上死路的荆轲是带着怎样的情绪呢,恨吗,恨时机未到,恨燕太子丹的不信任,还是恨知己难再会,我不会知道,但是我知道他一定是不悔的,赴死不为一人,只为着大义。
人们口中相传的易水寒,已经不复存在,如今的易水,平平静静,没有一个名叫荆轲的人,也没有白衣再没了当初的凄惨,那单薄的背影湮没在历史里,越走越远。如果站在同一个地方,我是否能体会到你当时的心情?
我将穿越,去看看那个君子死知己的人,该是如何的三头六臂,才能面不改色地站在秦殿上,上演一出大戏。秦舞阳的怯懦,让荆轲失去了辅助,孤注一掷。图穷匕见,听见了霜锋碰撞刺耳之声,血汩汩漫出,倚柱而笑,箕踞以骂,罢了罢了,该是这个结果。
如卵击石一般,荆轲的行刺什么也没有改变反而加速了秦军碾过燕国的步伐,这是最失败的行刺,用多少人的鲜血去赌,终究还是输了,输得彻底又决绝。
世人皆笑荆轲功无缘,惋惜他的一生,但是如果历史是相反的,荆轲刺秦成功,那么他也不过是和聂政一般的刺客,不会有更多的偏爱。他的名是他的悲剧渲染的。没有人会喜欢悲剧,只是它的悲让人怜悯,不完整的结局从来都能引起人的同情。
蓟州,早没了当初豪放不羁的煮酒对歌,高渐离木膛藏铅,拼死一掷,却也什么也挽回不了,如果还有谁会为着你所坚持的义陪葬,也只有这个弹徵羽赴黄泉的傻子。
我将穿越,却知道永远也到不了你在的易水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