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仇,所以内心的怨恨也很少。”
(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是个耿直的人?有人向他借醋,他家明明没有,却到邻居家要来给人。”
(三)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花言巧语、表情谄媚、恭敬到了低三下四的程度,这种人,左丘明看不上,我也看不上;明明都已经讨厌某个人了,还装出一副对他很友好的样子,这种人,左丘明看不上,我也看不上。”
所谓“不念旧恶”,归根结底是心底的那个“仁”字。我们要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是否能够稳到不念旧恶,这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潇洒。
但并不是所以的东西都能过去。有些事情可以挥挥衣袖就过去了,但有些却不行,那道疤会深深刻在我们的心上,无法磨灭。
但或许我们都见过一些人,他们在童年、婴儿时期曾经经历过一些痛苦,当他们成年后,对这些东西往往会不记得,甚至丝毫没有印象,但这些痛苦的经历往往会进入他们的潜意识,深远地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且,这些影响通常是负面的,挥之不去,无法摆脱,像一股魔咒。
这种不是普通的伤害,而是创伤。
大多数人遇到创伤人群时,都会报以批判、指责的态度,尤其是当他们与父母家人关系不睦时,会用狼崽子、白眼狼、忘恩负义、小心眼……这样的恶语来中伤他们。
也有些和事佬劝他们,过去的就过去吧,别那么记仇,想开点,那毕竟是你的父母,做人可不能这么自私。但对于创伤人群来说,这不是劝解,而是欺负人。
所以,文中孔子提到的“恶”是正常的生活、工作中与人相处时的交互恩怨,与创伤无关,我们在理解时也不该将两者混淆,相提并论。
我们要向圣人学习,不仅要学习“不念旧恶”那样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修行的过程,那就要圣人一样去行事。对于普通的磕绊、恩怨,应该适度放下,给对方以宽容。
所谓放过别人,首先是放过自己。“心远天地宽”,不妨潇洒一点。认清自己,才能真正战胜自己;放过自己,内心才容得下更广阔的世界。
若璠su,二宝妈,坚持100天运动,坚持100天连续写作。今天是连续写作的第78天,累计输出63284字。
自律让一切更自由,我愿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