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辅导班来了个女同学,叫张赢。她睫毛长长的,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漂白的脸,鲜红的指甲,时尚的小丸子头,这打扮真的无法和紧锣密鼓的初三在校生联系在一起。
同学们正在写卷子,张赢轻轻地推门进来。连招呼也不打就坐下来。因为临近中考,我让她做综合复习卷。她漫不经心地拿起笔,刚做了几道题,就焦急地望着我,我以为有不会的题,就轻轻地走过去,还没等我看完题,她竟然说:“老师,我妈给我买薯条怎么还没回来?”“用心做卷,不要想其他的。”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她妈妈气喘吁吁地闯进教室,“老闺,薯条才炸好,还热乎呢,快吃吧。”我示意家长退出教室,并连同薯条一起带出。张赢的眼光顿时失去了先前的光彩,不情愿地拿着笔,对抗着我,在卷子上乱画。 过了一会,她画够了,自顾变换着花样玩弄着那支寄予着无限希望的笔。如果是十年前,我一定会立刻把她清出教室。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我这讲卷,她则像看客一样津津有味地地吃着薯条。她妈妈一边看着受了委屈的女儿,一边和我说:“老师,你看这孩子太懒,就知道吃,可咋办?”我说:“如果明天张赢还想来,请不要带薯条,不要带妈妈。”“赢赢,老师说的你听见了吗?明天还来不来?”百依百顺的妈妈讨好般的征求女儿的意见。“不来嘛,不来嘛”。“老师,回家我再哄哄她,让她明天来。”我转身删除了张赢的所有联系方式。我不敢知道她的人生哪里会赢。
初三的学生还依浓在母亲温暖的怀抱,初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难道不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吗?家长自己都不懂得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礼貌、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怎么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榜样?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是问题家长。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的导师们为什么夜以继日地培训家长,真正需要教育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我后悔放弃对张赢同学的“拯救”,自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反省之后,我觉得自己的担子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