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常常听人抱怨哀叹:为什么我那么爱读书,爱学习,我的人生依然是处处挫败,寸步难行,人际疏冷,一事无成呢?
不是说“世上唯有读书好”吗?
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
不是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吗?
为什么我一遇到事情还是手忙脚乱,心浮气躁呢?
为什么我还是笨口拙舌,表达不出来所看过的大智慧、大道理呢?
为什么道理都明白,做起事来还是背道而驰、相去甚远呢?
对此,小编也是深有同感啊!
今天,我读到了周岭老师的《认知驱动》一书,深感这本书简直就是专门为我们这些人写的一样,一针见血指出了我们只读不写、不付诸实践的“纯学习”的弊端,犹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周岭老师在本书中说道:“很多人即使常年读书也未必活得如意,而很多不读书的人却能过得风生水起。”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读书并不等于学习
其实读书这件事,被世人神话的太久太久,古人每次在读书之前,都是先净手焚香,沐浴更衣,甚至虔诚持斋,足以体现对文字的敬畏之心。
古人信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读书,而没有具体实践的话,那也只能像赵括一样纸上谈兵,到真打起仗来,遇见真刀实枪以后,还是不堪一击,以致全军覆没,误国伤民。
你知道吗?真正的学习是多维的,是需要同时调动多维度感官,让你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都参与到实践之中,才能把知识运用起来,把知识从脑子里融进你的身体里面,变成你的智慧,逐渐走向成功。
而单纯的读书只是调动了大脑思维这个单一的维度,当你读完一本书以后,感觉收获满满,自以为学到了很多知识,可是又懒得去实践,那么所谓的知识对你的行动和人生丝毫影响也没有,这种无法运用的知识,学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的读书只是消遣时光罢了!
原因之二:读书并不是提升认知的唯一途径
倪萍的姥姥大家都熟悉吧?她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大字不识几个,却一辈子活的是通透睿智,明白事理,说出来的话是冷暖分明,掷地有声。
她能在倪萍小时候犯错时,用行动教育她“偷来的东西永远不能吃”,也能在倪萍遭遇大困难时告诉她“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
夏天热的时候,姥姥说:“出出汗好,人要是一点儿不往外漏,那怎么再往里进啊?”
冬天冷得缩手缩脚,姥姥却说:“要是不冷,哪还知道上牙得碰下牙,左手得搓右手啊?”
倪萍问姥姥,这么多孩子里你最喜欢谁,姥姥说“谁缺喜欢就喜欢谁”。
为什么从没读过书的农村老妪却能说出这么富含哲理的话来呢?这让所谓的“读书人”情何以堪?
因为,生活历练人啊!姥姥虽然不是通过读书来进行思维活动,但是她耳闻目睹地经历了很多事情,世事沧桑,人情冷暖,她所听到的,感受到的,总结到的经验就是她学到的知识,在做人处事上,她已经融会贯通地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智慧。
由此可见,知识和智慧并不是一回事儿,智慧也真的和学识无关!智慧需要去实践!
写在最后:
大诗人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你既能热爱读书,又能运用自己学到的道理和知识,扎扎实实去实践,那你早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打开《认知驱动》,周岭老师会教你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带着你找到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帮你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成就一个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