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伴着大雨过后的阴冷,我看完了这本名著。没有看文学评论家的理论,没有太多的理性色彩。沉浸书中,随着爱玛的一步步堕落,我的脑海中也在不断浮现出她的形象,然后搜索我所认知的原型,慢慢地,我竟然不自觉的和潘金莲的形象相联系,但是,我不想把她和潘金莲看成同一个人,矛盾的心理幻化成两个我,正如本书作者福楼拜的那种感觉。我分享给大家,以表明我的无奈与痛苦。原话如下:
“在我身上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酷爱大叫大嚷,酷爱激情,酷爱鹰的展翅翱翔,句子的铿锵和臻于巅峰的思想;另一个竭尽全力挖掘搜寻真实,既喜爱揭示细微的事实,也喜爱揭示重大事件。——福楼拜”
福楼拜本人似乎挺享受这样的感觉,可我觉得糟透了,看完一本书竟会惹上一个摆脱不掉的麻烦,鉴于此,我不得不为爱玛正名。
1.堕落为何要害人
我眼中的潘金莲,正是世俗眼中的潘金莲,不是要和女权主义者作对,而是我确实觉得潘金莲和爱玛相比,太过浅薄。
爱一个人并非错事,可害一个人便是罪过。
潘金莲和爱玛同样受不住情欲之火的燃烧,出轨然后堕落欲望的深渊,潘金莲最后毒杀武大郎,可谓最毒妇人心,但是爱玛呢?她从始至终都是与人为善,并未伤害别人,她一直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向往浪漫主义的爱情,这只是伤了她自己。也许你会说她的丈夫查理最后不是也死了吗?可是,爱玛并没有要存心害他,败光了家财,但并没有害命的心思。
2.真正的爱情
我们可以说,潘金莲是一个淫荡的女人,但不能说爱玛是一个荡妇。
爱玛热爱骑士小说,幻想骑士爱情,她面对的丈夫木讷呆板,不懂浪漫,当初的婚姻是由于虚荣和卢欧老爹的撮合。在旁人看来,包法利先生是个医生,这在乡下人看来便是个有文化的人,可谓郎才女貌,但是爱玛心中知道,查理不是她想要的丈夫,所以她一心在寻找真正的浪漫爱情,不惜抛夫弃女,逃命私奔。即使到最后她发现文书赖昂与她心中的理想爱人不相匹配,她还是一个劲的写情书,沉浸在幻想爱情中不能自拔。
潘金莲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她和武大郎的确实是不够般配,她作为婢女出身,但有本事,一心想要出人头地,偏遇上个卖烧饼的武大郎,这是命运对她莫大的捉弄,她不甘心,所以遇上西门庆,她内心的虚荣一下蔓延开来,加上西门庆是个风月老手,潘金莲情欲烧身,不能自拔,最后遇见武松同样表现出痴恋的倾向,可以说,潘金莲的死是欲壑难填,自取灭亡。而爱玛主要不是受情欲支配,而是主动追求浪漫的爱情。
3.内心的绝望而死
爱玛身负重债,当她回过头来一一寻找她的情人寻求帮助时,一个个虚伪、自私、怯懦的嘴脸都呈现出来,爱玛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她的贞节和尊严丧失殆尽,她对这些曾经深爱的人失望透顶,她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之前不报一点希望的公证人那里,这是她最后一线希望,没想到公证人却对她想入非非,动手动脚,她立即严词拒绝,生气得破门而出。但是公证人便是使她灭亡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是社会对她的压迫,加上她自己的绝望,从而走向灭亡。
武松杀嫂,潘金莲哭哭啼啼,道出了自己的心酸往事,我们可以觉得她也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但是我们的同情分量明显不能太多。淫荡不能换取人们同情。福楼拜在塑造爱玛这个人物时,并没有强烈的突出作者本身对爱玛的看法,他就是要告诉读者。爱玛,我们不能过分用对错来衡量,因此,我觉得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很丰满,充实真实感和厚重感,令人印象很深刻。
以上,是我把潘金莲和爱玛两个人作了一个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的觉得,爱玛不是潘金莲,潘金莲只是爱玛的一个面。
爱玛有错,潘金莲有罪。
爱玛缺爱,潘金莲缺情。
爱玛太过理想,潘金莲太过现实。
作为一个书评,我觉得福楼拜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真的太棒了。特别是爱玛死后的那段文字,很有画面感,不愧为大师。我同样附在下面,作为文章的结束语,和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大滴蜡烛油落在床单上,好像眼泪一样。查理望着蜡烛燃烧,可是望久了黄焰的亮光,眼睛疲倦了。
缎袍如同月光一样白,波纹似的闪闪烁烁。她裹在里头,好像消失了一样。他觉得她离开身体,迷迷蒙蒙,化入四周的什物,和黑夜、黑夜、过往的风、升起的润泽的象气,全部混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