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允许犯错,否则就可能付出很多血祭的代价

古时候的名剑,大多是用了活人血祭,甚至是至亲血祭才能造出来。其实原理在现代人看来很简单:

1、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焦炭只有木炭,热值不够,而人体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是高热值的燃料,可以提高炉温以达到铁的熔点。

2、人体燃烧后产生的碳能够使金属渗碳,提高硬度。

理论上,无论是人跳进去还是扔个牲口进去,效果应该是差不多的。

但是古人的血祭工艺极不可靠,这就造成了铸剑有时成功有时不成。于是不可控的结果就被解释为动物没有“灵性”,甚至人跳进去都不行的时候,就被解释为“心不诚”,所以要用亲人血祭。

可是如果实验做足够多次,应该就能发现扔头羊和扔个人的成功概率差不多,可是春秋时的古人为什么不能发现这个规律呢?我的猜测是:那时铁矿石太珍贵,容不得出差错。工匠如果反复扔动物又造不出好剑的话,估计他不投炉大王也会把他投炉。

所以创新要允许犯错,否则就可能付出很多血祭的代价。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