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20忙完其他事情以后,刚打开电脑,准备日更,就接到在中学工作的一个学生打来的电话。抱怨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年级长、教研室组长、老教师都会找他帮忙做一些事情,以至于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其次,他已经报名的省里培训也不让参加,理由是学校教师短缺,教学岗位离不开人。学生不胜苦恼。
我非常能理解这些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情。确实,每个单位都会有很多没有实质意义而又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刚入职的年轻人承担的更多。其实他工作已经两年半了,也不算刚入职的新人。除了提醒他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好时间之外,我不知道如何提出更多的建议帮助他,教他拒绝或接受好像都不太合适。如果不想得罪人,做老好人,那他就要去做这些没完没了的杂事;如果拒绝了,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上,但会得罪一些人。他说,“我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得罪一部分人。职称评不上就不评了,我不想去讨好他们,本来好多事与我无关,我不想去打杂。我就想好好上课,把课上好,业余做好训练工作,明年中考学生有个好成绩。”没想到年轻人想好好备课、上好课,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单位,大部分人都忙的像陀螺一样。我每个学期都下定决心好好备课、上课、做教改,但往往两周之后就戛然而止,因为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书和研究。除了本职的教学工作,还有n多事情排着队:学生论文、学生就业、学生创新创业、准备各种的评估和检查的资料、永远不能完善的教学资料、修订大纲、指令性培训、投票、会议、比赛、课题、论文、申报书、工会活动····。以刚刚交上去的课程评估报告为例,修改不下于10次。备课?太奢侈了。
有些事情个人无法改变,但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内要有所作为。
教学工作质量最不好衡量,分数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对学生创造力、情感价值教育的培养都具有滞后性,也不好量化,一切都凭良心。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来说,他的梦想就是好好备课,好好上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内卷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要想自我发展,还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办法挤出点时间,哪怕每天半个小时,钻研钻研教材教法。因为教学、科研、比赛才是一个老师的三大法宝,也是一名老师在单位立足的根本。对社会和单位领导而言,也要给新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让愿意成长的新人去追求进步,不要把他们当做免费劳动力。老师个人发展了,对单位有益无害,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