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曾言:“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人到一定年纪,看过世间百态,吃过生活的苦,渐渐明白:真正的成熟,不是锋芒毕露地彰显才智,也不是执念于扭转他人的认知,而是懂得收敛光芒,接纳差异。
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中写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真正有学识的人,从不需要用言语标榜自己。真正的聪明,不是让别人看到你的光芒,而是让自己活得通透、安稳。
接纳他人的 “不同”,是人的另一种修行。《庄子・秋水》中有言:“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认知层次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存在差异。强求别人与自己保持一致,本质上是一种执念。
人见过太多的人和事,便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必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更不必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期待。接纳差异,才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也让自己的心态更从容。“不炫耀” 与 “不改变” 的背后,是对自我的清醒认知。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曾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种对自我的谦卑认知,恰恰是智慧的开端。人到中年,容易在过往的成就中迷失,变得自负、固执。而真正自律的人,会时刻保持清醒,既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低估他人的价值。
明朝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放下执念,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保持对世界的敬畏之心。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是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改变别人的 “愚蠢”,是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这种清醒的认知,能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盲从,也不偏执。
一个人最难的自律,说到底是与自己的和解。不炫耀,是放下虚荣的执念;不改变,是接纳世界的多元。就像大海接纳百川,不问其清浊;高山包容万物,不论其大小。当我们学会收敛光芒,便会发现内心的平静;当我们懂得尊重差异,就能收获人际的温暖。感恩岁月的馈赠,让我们在历经沧桑后,拥有了这份通透与从容。愿每一个中年人,都能在自律中沉淀自己,在包容中温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