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3 周一
*老妈抱怨说,孩子在外面对别人说话和和气气,别人都说,你家孩子脾气性格真好。可你看看,他在家,脾气大的倔的,我稍稍说个一两句,他就大声嚷嚷不让我说,有时候还顶嘴!
随着老妈的话,我的脑子里呈现出一个“评论”:
在外面,在外人面前,脾气好;在家里,在家人跟前,脾气大。
不得不说。这“评论”,好熟悉好一样哦。
这是我对我妈的评价,也是我孩子对我的评价,现在我妈又如此说我孩子。
我妈,我,我孩子…这这这,“对外对内的脾气模式”,如此的复制粘贴,因何而成?!
*看过的一本书里写的(大概意思,原话我一时找不到了):一个家里,在生活方面,做人做事方面,总有些习惯,态度,认知观念,反应模式,性格行为等的相似,复制,沿袭…
一个人,就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他的家庭,他的父母。
想了解这家的爸妈是怎样的,去看看他们养育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想了解这家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去看看他们父母是怎样被养育的及他们又是如何去养育孩子的。
我想起了上面的那段话,一时之间有了好奇,为什么我妈,我,我孩子的脾气,在外温和甚至软弱,在家里却时常爆发出夹杂着委屈的愤怒?为什么我们脾气发作的原因,多是因为对家人的言语态度很敏感,总觉得自己被指责被否定?
*其实,从我自己身上,我也能隐约的看到到一条模式线。
从小到大,我的爸妈对我的模式是指责说教为主,我的内心里充满了对错误的抵触,充满了对自己的否定和不自信。在外想要别人说自己好想要得到别人对我的认可及好评,所以,对人会不知觉的讨好,表现出乖巧温和懂事的一面,还会对人有畏惧感;做事呢,因为怕自己做不好怕出错,容易紧张畏缩。
但是,我在外压抑的情绪,以及人本能的对“我不是不好的”的抗拒,使得我心里积压了很多的委屈,很多的不被接纳和理解,不被看见及肯定的愤怒。于是,这部分情绪,就在家里,家人前,以及我认为相对安全的环境和人,释放发泄了。
同样的,我又以“不要犯错”,以指责说教唠叨为主来对待孩子。也许,在孩子的心里,也有着和我一样的紧张,委屈,愤怒…
至于我妈,她对“犯错,不好”的抵触,使得她直到现在,还在每天,大事小情上,对我们不停的纠错,指点,防范…
*诚然,错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喜欢,都很抗拒。
可如今我真的越来越明白,我们真的没有办法避开错误,真的没有可能不犯错误。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对错误赋予那么大那么多的“意义和影响”!
*看了一篇文章,从中,我看到了我妈妈,我自己,我孩子的某些模式,也从中,对我们,有了某些理解。
也许,真的是,当我们不夸大和赋予错误那么多那么大的“意义和影响”时,我们就对错误,多了些允许,与自己,有了些和解。
笔记摘抄:摘自公号武志红 《爸妈的挑剔差点毁了她:“允许你犯错”,是父母最该讲的一句话》
*武志红老师常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被看见。
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害怕“被看见”。
他们怕被领导看见,被老师看见,被长辈看见,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躲起来,做一个不起眼的人,消失在人群里。
(一方面渴望被看见,渴望成为舞台中心,具有主角光环;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出错,害怕被看见。一方面对别人羡慕嫉妒,一方面又抵触自己的不好。……这样的矛盾心理,很撕扯,很内耗。可我,就是这样的。也许,孩子身上,也有。)
在他们的记忆里,他们被看见的,只有错处。
因为他们身边的人总是用评判的语气与他们交流,经常忽略他们的内心感受。
而在过度指责中长大的他们,也会极力地去回避记忆里那些被否定的感觉。
为了避开这些不好的感觉,在一些特定的情况里,他们可能会作出以下的反应:
回避错误、过度自省、畏惧权威。
*害怕被指责,是因为害怕自己不再被爱。
挑错,是一种否定。
经常性地被家人挑错的孩子,容易接收到“我是不好的”的信息,这感觉很不好受。
为了让自己从这种难受的感觉中逃离出来,他们的内心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
一般来说,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有三种:
“欺瞒”、“示弱”与“归罪”。
① 欺瞒:缺乏坦诚沟通的勇气。
对害怕被指责的人来说,犯错是件小事,“犯错被发现”才是个大事。
所以他们会下意识地说谎,掩盖事实,逃避责任,以阻止自己被指责的可能。
② 示弱:“我已经这么惨了,你们不能够指责我。”
示弱的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卖惨”;一种是“自我惩罚”。
③ 归罪:“都是因为你,我才会犯错。”
他们认为,如果发生了“坏事”,就必须有个“坏人”,来为这件“坏事”负责。而因为害怕被指责,这个“坏人”不能是自己,所以他们只能把责任往外部推。于是就出现了“我的错,都是外界导致的”这样的辩解。
常年活在挑剔声中的人,在他们的成长体验中,缺少了爱和正向感受的承接。
于是他们会认为:
“我做错了”等同于“我不配被爱”,我会被抛弃,所以就拼命地避免那些被指责的情况。
*因为缺乏被肯定的感受,他们也可能会面临一些心理困境。
困境:对内过度自我指责,对外不知如何自处
从小总被挑错的人,长大后会把爱挑剔的父母,内化成自己的内在父母。
虽然离开了挑剔指责的环境,但那个模式跟着自己进入新的世界。最终导致他们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过度指责自己。
因为害怕被挑错,他们行事会非常小心谨慎。
同时,他们对待自己也会变得很苛刻。
有时候,他们会把不属于自己的错误,拼命地归到自己身上。
又或者是,在内心把一些小事的不良后果放大。
*害怕被责怪的人,性格往往也会比较敏感,外界一些轻微的动作,都会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
有时候看到身边人的表情不太对,内心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因为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所以在发表意见时,他们总会前思后想,不轻易表达自我。如果严重时,还会对社交产生恐惧。
除了会把后果脑补得很夸张之外,那些在家人的挑剔下长大的小孩,往往还会有一个僵化的认知,那就是认为权威者一定会挑剔自己。
家长如果习惯性地挑剔孩子,那孩子就会认为在有权威者的关系里,自己始终是被审视的那一方。
其中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害怕权威,不懂得和权威者相处。
因为总是把自己放置在被人挑剔的角色,所以在面对权威时,他们总有一种权力不对等的压迫感,不敢主动索取,容易表现得唯唯诺诺,没办法做到不卑不亢。
但其实,“凡事都往坏处想”,“把自己放在被审视的位置上”“没资格提出要求”等等,都是一些自我限制的固化认知,这些都是需要被打破的。
*给自己多些宽容和理解
在批判声中长大的孩子,总会认为外界对他有审视或不善意的眼光,除了会用“说谎”、“示弱”等方式来进行防御或进行自我攻击外,同时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做错”的那个部分。
这也是他们常常觉得难受的地方:既觉得自己不被外界包容,自己也不够包容自己。
告诉自己,“有错误”并不代表着“你不好”。
给自己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可能只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而已。但那些都过去了,你不需要再怪自己了。”
现在的你,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应付各这种挑战。
你不需要和过去的所有细节都和解。
你只需要跟过去的自己说声“没关系”,并且继续爱自己。
*作为家长,在教给孩子是非观和挑剔孩子之间,需要有一个度。
当孩子做错事时,带着孩子回顾事情发生的时候,要关心和梳理他当时的内心变化。
要给孩子建造一个充满爱的、支撑性的、包容性的环境。
这并不代表,在孩子做错事时,要无条件地维护孩子。而是在孩子认识到错误之后,要让他知道,还是有人愿意支持他,成为他的后盾。
这世界上,没有人是不会犯错的。
当你能够去耐下心来,去跟着孩子成长一次,犯各种各样的小错而不被惩罚,你也能从心底里放过你自己,容纳自己,尽情体验生命。
https://mp.weixin.qq.com/s/TmiKtUc_xYjeAQgYA2Sqbg
是的,学着对自己说,对孩子说,对他人…说:允许你犯错。
犯错,是必然的。
犯了错的你,也不是不好的。
允许犯错,接纳错误,这很重要,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