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三月甲寅,以兼司戎太常伯姜恪同东西台三品。恪,宝谊之子也。
辛未,东都乾元殿成。闰月壬申朔,车驾至东都。
疏勒弓月引吐蕃侵于阗,敕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将兵救之。
夏四月戊辰,左侍极陆敦信检校右相;西台侍郎孙处约、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并罢政事。
秘阁郎中李淳风以傅仁均《戊寅历》推步浸疏,乃增损刘焯《皇极历》,更撰《麟德历》;五月辛卯,行之。
秋七月己丑,兖州都督邓康王元裕薨。
上命熊津都尉扶馀隆与新罗王法敏释去旧怨;八月壬子,同盟于熊津城。刘仁轨以新罗、百济、耽罗、倭国使者浮海西还,会祠泰山,高丽亦遣太子福男来侍祠。
冬十月癸丑,皇后表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祇,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至日,妾请帅内外命妇奠献。”
诏:“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
壬戌,诏:“封禅坛所设上帝、后土位,先用藁秸、陶匏等,并宜改用茵褥、罍爵,其诸郊祀亦宜准此。”
又诏:“自今郊庙享宴,文舞用《功成庆善之乐》,武舞用《神功破陈之乐》。”
丙寅,上发东都,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鸟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
十一月戊子,上至濮阳,窦德玄骑从。上问:“濮阳谓之帝丘,何也?”德玄不能对。
许敬宗自后跃马而前曰:“昔颛顼居此,故谓之帝丘。”上称善。
敬宗退,谓人曰:“大臣不可以无学;吾见德玄不能对,心实羞之。”
德玄闻之,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强对以所不知,此吾所能也。”
李勣曰:“敬宗多闻,信美矣;德玄之言亦善也。”
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问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上善之,赐以缣帛。
王夫之曰:「张公艺以百忍字献高宗,论者谓其无当于高宗之失,而增其柔懦,亦恶知忍之为道乎!」
十二月丙午,车驾至齐州,留十日。丙辰,发灵岩顿,至泰山下,有司于山南为圆坛,山上为登封坛,社首山上为降禅方坛。
【原文华译】
1 三月十二日,任命兼司戎太常伯姜恪为同东西台三品。姜恪,是姜宝谊之子。
2 三月二十九日,东都乾元殿建成。闰三月一日,皇帝车驾抵达东都。
3 疏勒与弓月引吐蕃入侵于阗。皇帝敕令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率军救援。
4 夏,四月二十七日,任命左侍极陆敦信为检校右相;西台侍郎孙处约,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不再兼实质宰相。
5 秘阁郎中李淳风认为故太史令傅仁均制定的《戊寅历》推算粗略,于是增损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另外编撰一部《麟德历》;五月二十日,颁行。
6 秋,七月十九日,兖州都督、邓康王李元裕薨逝。
7 高宗命熊津都尉扶余隆与新罗王金法敏释去旧怨;八月十三日,盟誓于熊津城。刘仁轨送新罗、百济、耽罗、倭国使者渡海西还,参加泰山封禅大典,高丽也派太子高福男来侍祠。
8 冬,十月十五日,皇后上表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祇,由太后配祭,而如果只让公卿们参与祭祀,礼仪就不完备,到那一天,妾请率内外命妇参与献祭。”
皇帝下诏:“在社首山祭祀地神时,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太宗李世民的嫔妃中唯一在世者)为终献。”
十二月二十四日,皇帝下诏:“封禅坛所设上帝、后土牌位,以前用草垫、陶器等,现在都改用褥垫、青铜器,其他诸郊祀也按此标准。”
又下诏,“从现在开始,郊庙享宴,文舞用《功成庆善之乐》,武舞用《神功破阵之乐》。”
十月二十八日,高宗从东都出发,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等各国参与朝会者,各率其扈从,穹庐帐幕,牛羊驼马,填塞道路。当时连年丰收,米价一斗低至五钱,小麦、豆子多到没人在市场上卖。
十一月二十日,高宗抵达濮阳,窦德玄骑马跟从。高宗问道:“濮阳为什么被称为帝丘?”窦德玄答不上来。
许敬宗自后跃马而前,说:“之前颛顼(黄帝王朝第三任天子)居于此,所以叫帝丘。”高宗称善。
许敬宗退下,对人说:“大臣不能没有学问;我见窦德玄答不上来,心中实在是替他感到羞耻。”
窦德玄听闻,说:“人各有所能,有所不能,我不牵强回答我所不知道的事,这就是我所能做到的。”
李勣说:“敬宗学问渊博,固然是美事;窦德玄的话,也是善言。”
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堂,从未分家,北齐、隋朝、唐朝都表彰他的家族。高宗经过寿张,前往他家,问他之所以能不分家的缘故,张公艺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进献。高宗称善,赏赐绸缎。
十二月九日,皇帝车驾抵达齐州,停留十日。
十二月十九日,从灵岩顿出发,抵达泰山下,有司在山南筑起圆坛,山上筑起登封坛,社首山上筑起降禅方坛。
:
【学以致用】
关于张公艺以百“忍”字敬献给李治,思考几点
分别从修身、齐家、治家的角度来思考
1,治家的角度
我没有经历过大家族的文化,所以很难共情于那种层次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频率,
可是我认为,要做到九世同堂不分家,很显然不仅仅是一个个“忍”所能解决得了的,而应是一种共同沉淀下来的文化
在这文化内涵中,忍字,是其中的核心之一。
对于领导者而言,有这个“忍”的价值观傍身,那么,他在决策时,就会考虑事情的边界,考虑长远影响,就会以大局为重,不会轻易决策或意气用事。
比如前文李治关于废立皇后的那种表现就可能不会出现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自然也不会出现轻易结婚和离婚的行为。
2,齐家的角度
以前讲过,齐家里面有个最核心的圈层,就是夫妻,这是最最重要的关系。
这时,要维持夫妻关系的长远稳定,就要做到一点:降低你对对方的期待值。
期待值越低,你就能忍得住(甚至有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忍无可忍的境地)容易满足,
只要满足了,那么对方每多一点好的表现,你都会是满意的,欣赏的。这样好的家庭氛围(家和)就出现了。
阔而从之,
想想看,九代同堂不分家,这里面的期待值得有多低,才能承载住那么多人的情绪(贪嗔痴慢疑)、人性、抱怨、吵闹、利益斗争。。。
所以,家和,应是他们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最高标准。就像华为一直常说的“活下去”,是他们公司的最低与最高标准一样。
3,修身的角度
这是从个人角度看“忍”字
“天将降大任....所以动心忍性....”
这里也有一个忍字。
前文李治心动了,动怒了,最后被武则天反驳了几句,又于心不忍了.....
他这里的一个不忍,就把自己以及忠诚于自己的干部都给卖了...
所以,要干点大事,我们要忍的是什么呢?
是心性。
那么,一般情况下,对于我自己的习惯而言,我不太喜欢用“忍”这个字(觉得主动权不够)
我会换个意思差不多的词,比如熬,或者拗
拗本性之拗,熬心性之熬,要在这上面下功夫。
因此,在遇见未来的更好的自己之前,遇到些坎坷、磨难、委屈、痛苦等等,这些都是熬心性的柴火,要从这种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在变得更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