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口腔后上方,是声音通头腔的要塞。
自学唱歌,有一个感受声音共鸣的实验:用嘴唇轻贴在空饮料瓶的瓶口处,向空瓶子里面吹气,可以听到发出的声音很空灵,这就是声音的共鸣。没有做过这个实验的,可以拿空饮料瓶试着操作一下来感受声音的共鸣。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产生共鸣的基本条件是:一定要有空间,一只空的饮料瓶,空的内部就是空间。明白和感受了这个实验的原理,再应用到歌唱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了:想要的头腔共鸣,它的产生也是需要有空间的。
提供给头腔共鸣的空间在哪里呢?请注意内口腔的后上方,这里既是声音通头腔的关卡要塞,也是产生共鸣的必须空间。要开通利用这个空间,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一、内口腔的后上方
1、内口腔后上方打开的必要性
平时的说话,因为动作幅度较小,感觉不到内口腔后上方这个空间的存在。对于歌唱,我们最需要这个空间,怎么才能利用它呢?首先要知道它的存在,要感知这个空间在哪里,只有知道了具体的方位才能打开和更好地利用它。
2、错误的认知
有人认为打开内口腔,只要尽到最大努力,把嘴张大到最大的限度,这不就是打开了口腔吗?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
3、正确的认知和做法
歌唱知识领域中,口腔分内口腔和外口腔两部分,也有叫做前嘴和后嘴的。
①所说的前嘴也就是外口腔(外嘴),主要由双唇构成,负责拢音和辅助发声。
②所说的后嘴也就是内口腔(内嘴),包含舌头、软腭、喉咙等内部器官。
③现在强调要说的是内口腔的后上方,具体位置就是在软腭,喉咙,舌头根部,这个区域再偏上的后方。
④必须了解外口腔与内口腔的辩证关系,否则就是盲目动作,不可能取得好的发声效果。
二、正确打开利用内口腔后上方的方法
1、外口腔与内口腔的辩证关系
①我们尽力张大嘴的动作,只是打开了外口腔,而往往外口腔被这样盲目的张大之后,实际上是在相应的缩小内口腔的空间。
②真正的打开内口腔的动作,是力量向内,吸气,让吸入的气息推动咽壁,顶靠住咽壁,使之向后扩张,这才是正确的把内口腔打开了。
③要在打开内口腔的基础上,抬升软腭,才能更有效的打开内口腔的后上方区域。吸气力量也要向后上方向,配合软腭的抬升再大幅度的去扩充内口,这个感觉才是真正的打开了内口腔的后上方。
2、没有正确打开内口腔会造成的问题
①过度的张大外嘴就会使声音发散,同时引起下巴参与到歌唱的用力,造成压喉。
②外嘴的强迫张大导致会内口腔僵硬,空间变窄,不可能让声音圆润产生共鸣。
3、正确打开内口腔后上方
①首先一定保持肩颈和下巴的放松,找大吃一惊的状态,张嘴倒吸一口凉气,此时感到咽部有凉爽感,这就是歌唱学习中所说的“喝气”。这个动作做的越标准,喝气喝的越好,气息越深,而且同时立起了咽壁,使得整个内口腔后上方的空间像支帐篷一样撑起来了。
②保证①的状态,同时,模仿猫咪的叫声发出“喵”音,注意这个发声,一定是要保持内口腔的后上方也充分打开了,再发声才会产生良好共鸣。并用这个“喵”发音来进行音阶上下行的模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