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看钱旭红写的《改变思维》。
这本书,初看起来似乎没有章法,但是认真看下去,才明白这是作者对这个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界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说:这个世界的人将分为有用的人和无用的人。
有用的人就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而无用的人就是只会做重复性工作的人。
有用的人虽然可以与人工智能为伍,甚至能够创造出与真人相似的机器人,但是因为他们过于投入创造,所以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所以他们缺乏一种社会情怀——友好地关注更多人的需求。
无用的人,并不是我们以前所说的一无是处的人,而是一直做重复性工作的人,他们包括农民、工人、教师、医生、银行职员等人。
无用的人的缺点是有许多闲余时间,但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闲余时间。
我们知道:忙会出错,但闲会生乱。
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闲余时间,他们就会无事生非,给他人或这个社会制造麻烦。
那么对于作为大多数的无用的人,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再次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呢?
作者提出了一个方法——阅读思考:大脑的营养、长寿的基石
耶鲁大学的研究报道,对50岁以上的3635名受访者的阅读习惯,追踪调查十二年,得出结论,有读书习惯的人比不读书者更长寿。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书籍能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这句话,我不能判断它的对错,但是,我要把它当成一种信仰。
因为我喜欢读书,这几年,我在“微信读书”读了近2000个小时的书,但是,我根本没有实现别人所说的读书变现,更没有实现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之所以会看这本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段时间,我看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说要超越思维,否则根本就不能体会到本体——爱、喜悦和平和的状态。
可是,认真看《改变思维》这本书,我知道作者所说的思维是一种认知。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如果我们不改变以往做事情的方式方法,我们将落后于这个世界,成为无用之人,而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只有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才能跟上这个世界前进的步伐。
我们到底会变成有用的人还是无用的人,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是积极进取还是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