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若干基本特征及成因
最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若在自己的能力和技巧的限度以内进行活动,也能够达到完满的程度;可是假如缺乏那种不必可少的均匀,那么就连一些美好的优点也被弄得暗淡无光,被取消、被毁掉。这种灾祸在近代会更加频繁地大出风头;因为谁会有可能很好地满足一个完全提高了的、而且处在极其迅速地运动中的现代要求呢?[1]
——歌德
(一)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有现代人为之忙碌奔波、终日置身其中的自然是现代社会,这是一种与传统社会颇为不同的社会形态,虽然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有相似的一面,但亦有许多崭新的基本特质;透过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的表象,我们可以抽取出现代社会的一些核心特征;其中,现代社会最为明显的根本特征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混乱性、复杂性与快速前进性。容易理解,每位现代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基本事实,众多现代人都感受到每天需要吸收大量的新信息,同时,也需要对自身的思想体系不断地进行内在整合;因而,需要随时地将神经调动起来,对此,马克思有一段经典的阐述:“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2]一方面,对于自己置身其中的社会宏观环境,我们能够感觉到它在不断地扰动,此一社会整体环境又可区分为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硬件包括各种技术(诸如智能手机等),软件则包括政治、经济、娱乐与网络观点等大量基本的社会整体制度、环境。总之,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大致概括为周边局部环境与社会整体环境两个方面,二者都在混乱中不断地变化着。
即便在变动缓慢的传统社会,普罗众生也都深刻明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基本哲理;现代社会的复杂程度自然远远超过古代社会,因而,导致每个人都需要吸收、整合广博的信息,对此,巴菲特曾说道:“世界上有两种信息,一种是我们知道的信息,一种是重要的信息,我们知道的信息在所有重要的信息里面只占极小的百分比。”这一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不断地得到印证。众所周知,在某种程度上,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接触到一些关键性的信息,它们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思想成熟的个体都较为了解,一个富有价值的idea、信息的获得常常不是孤立涌现出来,而是需要建立在众多的相关信息基础之上)。以美国的求职为例,刚到美国时,我是数学专业的学生,在求学的初始阶段,我以为自己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会较为轻松,后来发现,情势其实不太如此。再以手机行业为例,如所周知,诺基亚的迅速衰落这一事件震撼了全球市场,也给每位当代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7年时,诺基亚的市值达到最高点1100亿欧元,但是短短4年之后的2011年,它的市值就降低到了250亿美元;如果诺基亚的高层在适时的时间,譬如,2007年时,能够意识到智能手机的发展潮流,并及时地采取富有智慧的对策,今天的手机市场就有可能会是别一格局。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复杂性,这些关键性的基本信息一旦被捕捉,即会较为迅速地改变我们对人生图景局部或者整体的判断。正如比尔·盖茨在2007年时引用的马歇尔评论援助战后欧洲的一句话说道的: “I think one difficulty is that the problem is one of such enormous complexity that the very mass of facts presented to the public by press and radio make it exceedingly difficult for the man in the street to reach a clear appraisement of the situation. It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at this distance to grasp at all the real significance of the situation.”总结而言,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这一基本特征是较为明显的。
2秩序性、稳定性。尽管现代社会非常混乱,但这毕竟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生活其实又高度条理、高度清晰、高度稳定,如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所揭示:“近代生活的经济状况,虽较前代复杂,但在许多方面却较前代的经济生活明确。营业与其他事情分的较清楚,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权利,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3],接着,马歇尔进一步指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根源:“摆脱了习俗的一切束缚,以及自由活动、不停地未雨绸缪、源源不断的先见之明和永无止境的进取心的发展,使决定各种东西和各种劳动的相对价值的各种原因,具有新的准确性和新的重要性。”[4]因之,尽管现代社会较为混乱,但是,我们仍然有博大精深的数学家、软件工程师、医生与机械工程师等,因而,篇首引用的歌德的叙述自然有些言过其实。
3广阔性、丰富多彩性与艰难性。
由于生活包涵如此广阔的范围,由于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高度复杂性,由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呈现出几何级数式的爆炸性增长态势,因此,每天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都非常繁忙:我们会花费一些时间修理坏旧的电器;与此同时,也需要及时打扫家居卫生;临近用餐时间,又需要准备饮食;至于重要的工作事务,自然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我们亦需要不断地反省人际互动经验。概括地说,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工作、准备餐饭、家居卫生、人情世故、婚礼等各种典礼和在各种餐馆参加酒席等六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清楚地区分开。由于有着如此众多的事务需要处理,因此,我们每天自然都在快速奔忙,事务繁忙无疑是现实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相应地,活力即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我们的思想必须比较活跃,每天都需要产生很多新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标准要求。一个人能够把如此众多的方面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而,跟古代生活相比,现代生活要更为艰难一些。如同电影《气象预报员》里所说道的:“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两个字”,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延展与深化,我们对这句话里透显出的基本人生哲理会有更深层的体会。
4理性化。
5渐进性。社会的发展自然都是在以往基础上一点一滴演化而成的。
以企业为例,通用电气公司所以具备今天的精尖技术,主要是因为它有着80年以上的不断积累;因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尽管存在着许多的内在规律,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无疑是长时间的持续积累。以个体来说,亦是比较类似的,以理工科为例,每位优秀的理工科从业人员都有着10年以上的长时间积累。尽管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时刻,会有一些重要思想突然闪现,并且,会相当大幅度地改变我们的工作或者生活图景;但是,这些看似的突变其实都以成千上万的渐进性积累为基础。譬如,在投资领域,巴菲特说过,好的投资点子很稀少,常常是灵感的产物;但是,巴菲特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些好的灵感,原因自然在于他对相关企业以及行业有过细致、深入地长期研究;因而,这些投资创意表面看来似乎是灵感的结晶,其实仍然是渐进发展的产物。概言之,人生(和社会)只能渐变,不能突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现代社会的上述五大基本特征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广阔性造成了混乱性、飞速前进性与复杂性,而混乱性、秩序性与渐进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又相互制约。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比较混乱(正如我们每次在一个群体中用餐之时,诸如同事、亲友聚餐等,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思想震荡,会感觉到自己的思想有很多方面的严重欠缺);一方面又充满秩序(在聚餐或者对话导致的思想紊乱结束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又会感觉自己的思想重新回到了清晰的轨道);同时,我们在混乱之时往往会激发出迷茫、焦虑感,它们会促使我们在自己的渐进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进而重归秩序(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大量的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往往会感觉自己的未来不甚明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心智恢复稳定、有序以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其实还是在选定的人生路径上渐进地积累着;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最需要的是渐进而成的深厚基础)。总之,生活即是在秩序与混乱这两种基本状态间交替地变化。[11]
在大部分情况下,生活都是由丰富的思想所指引,现代社会这些根本性规律的洞察无疑有助于我们不断增强对复杂生活的深刻理解。[12]
(一) 上述特征的核心成因
现代社会的上述基本特征的成因自然是很复杂的;首先,最明显,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于科学、技术领域提供的基本动力。
1技术。
2科学。以我最为熟悉的数学领域为例,数值PDE(主体是有限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渗透进了航天工程、石油工程等领域;小波分析和傅里叶分析也是人所熟知的基础性数学工具,它渗透进了信息工程等领域;高等代数广泛渗入了工科各个行业;至于微积分作为数学界的伟大发现,其宏大影响力更是家喻户晓化学也为各种新材料(诸若纳米材料、智能材料及能源材料等)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再详细列举若干20世纪上半叶生物学上的关键性突破:1924年,荷兰人爱因托文发现心电图机制,如所熟知,这一技术在今天的各大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29年,罗曼等发现ATP,这是人类供能的基本物质;1948年,美国人卡尔文发现在光合作用中的卡尔文循环。上述列举的都是生物学中的新近重大突破,它们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已自然融入我们的生活世界之中,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基本事实充分地证明,生物学也为文明的持续拓展做出了根本贡献。[14]
科学所以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推动要素,其深层原因在于整体社会背景的基本变化;即由于技术研发日趋复杂化,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发明越来越倚靠科学家的高深理论研究;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当时的发明较为简单,众多的发明相当程度上还得益于发明家的厂房;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新发明则主要来自于科学家的实验室了,这一深刻的转变使得科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重要性益显突出。需要说明的是,科学原理要从学者的实验室走向市场需要经过一些中间环节,对此,刘易斯做了精辟的概括:“科学对技术知识的增长所发挥的另一方面的影响,是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各自独立的阶段,即:科学原理形成阶段,这些原理应用于某些技术问题的阶段,和技术发明发展到随时可以进行商业性应用的阶段。”[15] 通过观察这三个环节,我们不难看出,科学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最底层的知识基础,因而,也为人类社会的持续进化提供了稳定的动力。
3计算机。
在这里,为了更好地了解计算机发展的若干特性,我们列举一些革新了Java编程语言的重要人物:James Gosling: 众所周知的Java之父;Bill Joy:1982年,联合创建Sun Microsystems,他也是vi、csh与早期Pascal编译器的作者,同时,也将TCP/IP协议,基于分页的虚拟内存系统添加到Berkeley Unix内核之中,最后,作为主要设计者他亦参与了SPARC微处理器的设计,由于其许多方面的杰出贡献,被誉为“网络时代的爱迪生”;Joshua Bloch:对JDK1.1到J2SE 5.0 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亦写过名著;Bruce Eckel:撰写过< Thinking in Java>等流行教科书;Rickard Oberg:设计过流行的代码生成工具XDoclet、MVC框架WebWork以及JBoss应用服务器;Doug Lea:促进了Java历史上的两次变革——由JDK1.1升级到JDK1.2,以及2004年推出的Tiger;Scott McNealy: SUN的CEO;Rod Johnson:创建了轻量级的容器Spring;Alan Kay:设计了世界上第二个面向对象的语言Smalltalk,因而,是Java的先驱;Kent Beck:开创了XP(极限编程)的方法学,亦共同设计了JUnit。通过上述10位重要人物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能够体会到Java语言的多姿多彩,以及整个计算机领域的辽阔丰富。
计算机的诞生促进了新知识、新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新思想的产生与渗透达到了新的深度与广度,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创造力与进步速度。计算机改变了人们一百年乃至数百年来一些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形塑了崭新的生活方式;譬如,人们以往只能在电视上观看天气预报、即时新闻,现在情况业已发生很大的改变;同样地,Google 地图等也局部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貌。[178] 很多情况下,人们如果遇到各种未有掌握的知识,都会通过搜索百度、Google来急切地寻找相关信息,这自然是一种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之所以令人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基本原因是较为简单的,因为网络几乎涵盖了现实生活中的所有迷人要素:娱乐节目、体育运动、音乐电影、聊天交际、知识经验与经济信息等,而且更为广博便捷、更为灵活自主;因而,网络对许多人才产生了比较持久的吸引力。
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固然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同时产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基本负面影响,如部分脱离广泛的动手操作实践,网络内容的过度年轻化与肤浅化等,这些负面影响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8]一个比较显然的基本事实是,计算机、网络只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生活整体服务的一个工具,它不应也不可能取代生活本身。
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社会前进的广阔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也容易为人所理解;但是,与此同时,西方哲人怀特海也指出:“体制在文明兴起中发挥着根本功能。它使一个稳定的社会体制逐步发展。”[19] 这就提醒我们,不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机理做简单化的处理,不能忽视人类社会中的制度要素所发挥的深层次基本功能。
4市场经济。现代社会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无疑是市场经济的产生,在卓越的名著《经济发展理论》里,熊彼特提出了广为人知的“创造性破坏”理论,他指出了市场机制的创新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价值,依熊氏的观点,市场中的创新可以区分为五种类别。尽管上述五种形式的创新方式各不相同,然而,都不依赖于科学技术,而是依赖市场机制内在的转换升级;这也就充分地证明,市场经济确是社会进化的基本动力机制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在过往的几个世纪中,市场经济体制是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如刘易斯的阐述:“存在着人为的贸易壁垒——捐税、关税、限额和禁令等等。减少这些壁垒是人类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最伟大成就之一。”[21] 而这个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日渐提高的过程;对此,刘易斯阐述道:“市场的数量和多种多样是社会的财富的标志。有时,单开办一个市场方便贸易,就能增加财富,但是在社会能以开展足够的贸易来证明需要市场之前,也有可能开办市场——就像有些比较穷的国家,那里在谈论开办股票交易所的事情。”[22] 阿玛蒂亚·森亦指出:“有许多经验事实说明,市场体系可以成为经济快速增长和生活标准提高的发动机。”[23] 由于市场具有要素自由流动、充分竞争与贸易开放等很多方面的根本特性,因而,在过往的几百年中释放出了惊人的能量;由此,我们也容易明白,市场经济这一根本制度对于促进文明进化产生了基本性的影响。
5自由。在西方知识界的传统中,对自由促进社会进步的分析是一个重要主题,其纷繁多样的论证已是汗牛充栋;其中,以密尔和哈耶克对自由的功利主义论证最为经典。在名著《论自由》中,密尔的复杂论述可以归结为两点:1生活的丰富多彩性需要以自由为基础,对此,密尔写道:“生活应当有多种不同的试验;对于各式各样的性格只要对他人没有损害应当给以自由发展的余地;不同生活方式的价值应当予以实践的证明,只要有人认为宜于一试”。[24] 2人类社会的天才和首创性需要怪癖性为基础,针对此点,密尔认为:“凡性格力量丰足的时候和地方,怪癖性也就丰足;一个社会中怪癖性的数量一般总是和那个社会中所含天才异秉、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气的数量成正比的。”[25]
6分工。具有一定经济学常识的人都较为了解,劳动分工在促进社会生产率提升方面有着丰富的价值,如米塞斯所说:“在相同的条件下,实行了劳动分工的生产活动不仅能够创造与同等数量的个人的孤立的生产活动同样多的财富,而且比后者明显要多得多。”[34] 米塞斯是20世纪的学者;其实,如我们所熟知,早在遥远的18世纪,当时的学者们即已然意识到了社会分工带来的巨大威力,有如亚当·斯密的概括:“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判断力和技巧,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35] 作为一个好的例证,斯密描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当时的制针业可以分解为18种简单而细密的工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斯密亦完整总结了分工的三个基本功能:“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36] 显然,斯密对分工的经典论述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较为适用的。
在现代社会,虽然每个个体只能从事一种行业;但是,所有人其实都综合运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而且,我们也需要与各个行业的前沿趋势保持一致,譬如,所有人(如从事数学、物理、机械工程、医学与金融等行业的从业者)都在消费享用着计算机领域里的一些最新进展(诸若iwatch与Windows10等)。因此,如杨小凯所说:“市场制度的功能并不是让所有人分享所有信息,恰恰相反,市场制度会促进专业化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因而使得人们不需要懂得其他行业的知识,但却能享受所有专业部门的产品”。[37] 关于分工可以促进社会掌握更多的信息这一重要主题,杨小凯、黄有光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式证明[38] 。
总结而言,现代社会的基本动力主要由科学、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两大主要方面所提供,二者共同支撑起了文明社会的宏伟巨厦。
[1] 摘自《歌德散文选》,页312,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3] 《经济学原理》第一篇,第一章,第3节,页26,商务印书馆,1964年
[4] 同上书,页26
[5] 《歌德谈话录》,1825年5月1日,页116,译林出版社,2000年
[6] 见《歌德散文选》,页307
[9]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里写道:“这种趋于共同所有和共同活动的倾向与前代的大不相同,因为它不是风俗习惯的结果,也不是任何被动地与邻人联合的结果,而是每个人自由选择某种行为的结果,这种行为经过他仔细考虑之后,似乎最适合于达到他的目的,不论这些目的是否为了利己。”“诚然,前代的产业形式不及近代的具有有意识的利己心,但也不及近代具有有意识的利他心。所以,近代的特色是有意识性而不是自私性。”(第一篇,第一章,第四节)此段分析所描述的事实是理性化精神在经济领域的一些具体体现。
[10] 《经济学原理》,页18
[12] 譬如,关于混乱性对文明进步的价值,怀特海写道:“未来的作用就在于有危险,而科学的好处就在于能使未来具有危险。”“不安定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与文明不能相容。但整个说来,伟大的世纪都是不安定的世纪。”参看《科学与近代世界》,第十三章,商务印书馆
[13] 参看《身份的焦虑》第一部分,第三章,第3节,页29,阿兰·德波顿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15] 《经济增长理论》,第四章,第一节,页205,商务印书馆,2005年。这三个阶段的具体讨论可参看页205、206;例如,关于第三阶段,刘易斯写道:“譬如,从想要制造一架喷气式飞机,到这种飞机首次飞行,期间需要经过好多年;选择能耐高温的金属,设计适应飞行速度的机身等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18] 可参看拙文《论网络、娱乐的部分负面影响》
[19] 见《怀特海文录》中的文章《自传》,页10
[20]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章,页73、74,商务印书馆,1991年
[21] 《经济增长理论》第三章,第二节,页84
[22] 同上书,页87
[25] 同上书,页82
[28] 见前引书,页54。人类的“无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笔者不拟在此详细阐述,具体分析可参看哈耶克这篇内容丰富、意境宏远的论文,以及其更加著名的经济学论文,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September, 1945, 35(4):519-530
[29] 见前引书,页44。
[30] 见前引书,页57
[31] 见前引书,页53
[32] 该例子的详情可参看《数学的统一性》中的文章《阿蒂亚访问记》,页121、122,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33] 《自由宪章》,页62
[34] 88
[35] 《国富论》,第一篇,第一章,华夏出版社,2005年
[36] 详细的解释见前引书,第一篇,第一章
[37] 见《杨小凯谈经济》中的文章《我所了解的哈耶克思想》,页10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8] 《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第2章,第1节,页32、33,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39] 关于劳动分工这一广阔而富于趣味性的主题的深层次探讨,可参看涂尔干的名著《社会分工论》,三联书店,2000年。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分工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正面影响,它的负面效应也引起了很多明智之士的反思,如怀特海所揭示:“(由于知识分工的结果),一个现代化学家可能对动物学方面的知识很差,而对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的一般知识就更差,对英文诗的韵律毫无所知,而对古代史的知识更是一窍不通。”“问题是真正的思想被局限在一个角落里。生活的其余部分只是由一个专业中引申出来的不完整的思想范畴来作浮面的处理。”怀氏对“知识禁欲主义”的这一番批判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其关于社会分工的系统省思可参看他的名著《科学与近代世界》,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