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丁二
戊一∶ 心净或不净,利他或损他∶善行不善行,佛子应谛察。
佛说的世间正见,经中说有一定的文句,现在略分为四类。一、正见有善有恶。确信我们的起心作事,有善的与不善的,也就是道德的与不道德的。佛法的正见,从确见世间(出世间)有道德的定律著手。如坚决的否定道德,那便是邪见了,如印度的六师外道,怀疑哲学,唯物论的共产主义等。
什麽是善不善呢?从自己的内心说∶「心净」是善的;如「或不净」,那就是不善的。我们的内心,经常有一些烦动恼乱(烦恼)的不净因素,如不起杂染的烦恼,而心起清净的因素,就是善。这如与贪,嗔,痴,相反的无贪,无嗔,无痴,崇尚贤善而轻拒暴恶的惭,愧,使心安定清净的信心,实现止恶行善的精进。这些,都是净的,善的;反之,如贪,嗔,痴,无惭,无愧,不信,放逸等,就是不净的不善了。
从见於事行的对他影响来说,那麽如有「利」於「他」的,是善;如「或」有「损」於「他」的,是不善。人与人(人与众生),都有著关系,应该是互助共济的合作,遵行自他共处的和乐法则。如所作为而有害於他,那即使有利於己(损他利己),也是不善而不可为的。如有利於他,那即使有损於己(损己利他),也是善的而应该做的。从内心与对外影响,决定「善行」与「不善行」的差别。行,是动作,内心的动作名意行,身体的动作名身行,语言的动作名语行,这都是有善与不善的,所以说善行不善行。这一切,佛弟子,或继承佛陀家业的「佛子」,「应」该审「谛」的观「察」。不但要确实信有善与不善,而且要分别什麽是善,什麽是不善,修成坚定不移的正见,作为我们起心作事的准绳。
思考题:
1、正见有善有恶,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判定善与恶呢?
2、善的见是正见,那恶的见是什么?
作业:背诵—— 心净或不净,利他或损他∶善行不善行,佛子应谛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