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床,发现天上飘下了雪花,看天气预报,今明两天有持续性降雪。下雪是好事,小朋友就可以出去玩雪了。另外,也能横扫下病毒,让天空洁净下。
经过六天的洗礼,今天已经是第七天了,浑身上下感觉不错,但是咳嗽还是偶有,嗓子还是比较干,略疼,咳嗽时有轻微的浓痰,鼻塞情况大大缓解。按照专家的意见,我这次感冒已经进入尾声。今天上午我将测试下核酸,看是否变为阴性。若是阴性我就可以正常外出了,毕竟此事还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昨天晚上开始阅读《李鸿章传》,该书是梁启超为李鸿章写的传记。《辛丑条约》签订后的两个月,李鸿章在心力交瘁中辞世,当时梁启超已流亡海外三年,他完成这本传记,年仅二十八岁。一位是维新派领袖,一位是洋务派领袖,虽然两件事都失败了,但有其历史必然性在里面。
梁启超在这本传记里对李鸿章表达出批判、惋惜、欣赏、赞誉的复杂感情,自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更视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的关键人物。另一方面,梁启超批判李鸿章"不知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的历史局限性,批判李鸿章"不学无术",未能利用其地位及影响力推动历史潮流,更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这一历史事件上,洋洋洒洒写出李之十二大责任,分析有依有据、鞭辟入里、切中要害。
梁启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最后梁启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
好了,希望能用三天阅读完该书。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