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在各式浏览器上看到那些身价千万甚至上亿的人们在四处休闲度假,你心里是否有一种别样的滋味?
走在大街上,看到某人开着价值百万的宾利或者玛莎拉蒂从身边呼啸而过,你眼中似乎有一点点不易觉察的发热?
和他们相比,你似乎差得不是一点点:每天朝九晚五地辛苦奔波,每个月拿着大几千的薪水,掰着手指头期盼着发薪水的日子早点到来;看着那“嗖嗖嗖”往上窜的房价,你是不是忙得连唉声叹气的时间都没有?
有句老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的确是这样。
但有一件事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你开的是桑塔纳还是宝马,你和别人一样都是两双手、两条腿、两只脚。要知道,仅仅是这些再正常不过的“人体标配”,因为它们,你同样是拥有千万身家的人!
有位医生说得好:在合法的人体器官捐赠市场,眼角膜的价格为24400美元,心脏价格为997700美元,肝脏价格为557100美元,肾脏为62000美元(中国),美国262900美元。假如你无病无痛脏腑无损,就已经是一个千万富翁了。而根据《联线》杂志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假如人体各器官组织可以自由买卖,你身体上有用器官组织的总值将超过4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要知道,在国内一些二级、三级医院,做一个普通的膝关节置换手术,费用是10万元起。更不要说,最近炒得火热的“世界首例人体换头术”了。即使是在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体器官移植的价位也是在“蹭蹭蹭”地从千万元级向亿元级迈进。
于是,问题来了——一部价值百万的豪车,很多人拼命为“它”做保养,但对于自己价值千万的身体呢?不闻不问,还是挥霍无度?正是在一天天地声色犬马中,很多人价值千万的身体一点点被掏空了。于是,网络上、报纸上就有了“某某名人、某富翁昨夜英年早逝”的新闻。
或许你会说,“我不是为了创业,才不得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地应酬吗。”这个理由似乎很充分,但也很牵强。
“不熬夜,少喝酒,常锻炼。”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个自我管理的问题。
我认识一位厨师老吴,他的家庭极其普通,走在大街上你肯定认为他不是“路人甲”就是“路人乙”,属于没有台词的那种。但他在前几年的一次体检中却把医生吓了一跳——典型的“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只有40几次。原因在于,那几年他做了一件惊人的事——跑“马”。
顺便插一句,对于跑“马”的人来说,心跳每分钟40-50次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勤于锻炼,他的心肌变得非常强大,以至于每分钟40-50次泵出的血液比普通人70-80次的还要多。这就是长跑带来的副产品。
老吴从2008年1月开始练习长跑,那时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锻炼身体,给儿子树个榜样。恰好小区旁边的学校有田径场,那里就成了他每天早晨的光顾之地。一年后,他可以每天跑10公里以上而身体感觉不累。到后来每天坚持跑14公里,如果是雨天,他就到大型超市的停车场里去,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跑量的积累带来了水平的快速提升。2011年5月,老吴在山东东营第一次跑“马”,成绩为3小时41分。时隔半年,在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他跑到了3小时12分,离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仅差2分钟。在年过四十的同龄人中,他的成绩已经属于“优秀”了。跑步不仅带来了健康,而且省掉了一大笔医药费,你说值不值呢?
还有一件事就比较悲催了。一位企业家,46岁的跑步爱好者,某年6月初的一天在正午的骄阳下出门跑步,结果晕倒在路边,再也没醒过来;朋友请来国内最好的热射病专家抢救,持续了近20天,最终他因多脏器衰竭继发血液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丢掉了性命。此事传开,在跑友圈一时哗然。
跑步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水很深”。不就是迈开腿么?一项门槛如此之低的健身运动,竟然也有着“32℃高温下不适宜跑步”的“禁区”。拿自己的生命当试验品,谁又禁得起这样的试验呢?
要么不动,要么“瞎动”,我们经常陷入这样的两个极端。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我们的身体都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汽车一样——平稳起步,平稳加速、换挡,最后平顺制动。喜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朋友,当你某一天突然想起来要去“运动健身”时,建议还是先冷静一下头脑,不妨找个身边经常健身的朋友咨询咨询,或者去做个运动风险评估,看下骨密度、血管硬度、心肺功能是否正常,看自己的身体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运动强度?
身体就像我们的爱车,是我们最亲近体贴的“vehicle”(交通工具),只有把它“保养”好了,它才能载着我们走遍千山万水,领略人生风月。
20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