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从诗经始,楚辞,汉赋,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血溶炎黄。自古以来,守护基本破烂诗集的便是诗人,他们的藏书楼建了毁,毁了建;他们的书籍写了烧,烧了再写。就这样,他们口耳相传,他们穿过战乱,穿过屠杀,直面摧残,成千上万的诗词流传至今,如此,诗人何尝不是侠客,诗词亦是江湖。
自古以来,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在诗词这个江湖里,武林前辈早已用“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呼喊自己的爱情,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表明他们的朴实,“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更是将他们的侠气展露无遗。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伉俪情深,陶潜更是开宗立派,以隐门垂于青史,一抹清流维护武林。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江湖在唐宋年间更是人才济济,大有超越前代之势。诗人李白以仙人自居,就像段誉,他浪漫,侠义,不为世俗羁绊,他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是六脉神剑,仙气浓郁,清新脱俗。杜甫早已成圣,可谓郭靖,他朴实。勤恳,始终保持着家国情怀,《三吏》《三别》也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罢,他以侠骨柔肠为武林坐镇。扫地僧除张若虚外又有何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盛唐,变如那扫地僧只曾出手一次,但终结的是血雨纷争。
有江湖自然就会有派别之分,有佛道之别,有正邪之辨。岳飞一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浩然正气充盈,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禅理无穷。江湖上自然少不了艳词,也许为侠士所不齿,以其为魔道,欲诛之而后快,然而李煜,柳永等大家的出现亦吸引了不少教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引得无数少男少女痴情一片,“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李煜更是被许多人同情,而这个江湖便在血雨腥风,柔情侠义中人杰辈出。
诗词一道,易安为杰,千秋万载,唯我苏子!中国的江湖似乎也从来不缺少女侠,易安居士便是我心中的黄蓉,她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坚韧,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俏皮,还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孤独……金庸笔下的黄蓉曾让多少人魂牵梦萦,而李清照又有多少次出现在我的梦乡。金庸笔下的人物,我最是喜爱令狐冲,而苏轼便是我心中的令狐冲。他多才,书法,诗词,文人画,无不精通:他多情,一生娶妻二人,矢志不渝:他会生活,东坡肉至今为有名的川菜……最重要的是,他就像令狐冲一样,时刻都在遭受着苦难,但他们生性豁达“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们有从不会丢失自己前进的方向,他们对正道,对生活永远都怀着激情与追求,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子之词兮,永流传。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开始读诗时追随温庭筠,李煜的脚步,多愁善感之至,诗读多了,慢慢觉得江湖一辈,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写诗作文,风骨情怀为高,儿女情长为次。便如令狐冲,当岳不群邀他重入华山时,他仍会犹豫,仍在抉择江湖道义与任盈盈之间孰为轻重。年轻人总是免不了缠缠绵绵,但在当今人文情怀与社会情怀总是必要的,可惜被太多人抛弃了 。
是江湖,总会有正邪之分;
是江湖,便会有爱恨情仇;
而今,社会归根结蒂仍是一个江湖,我想说的是不管在江湖上身为何派,正义也好,魔教也罢,隐门也好,俗世也罢,每一个人都要有一点社会情怀,当天下大乱,当异族入侵,当恶人作乱,去,去挺身而出,杀他个腥风血雨,杀他个酣畅淋漓,大笑三声,我人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