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想,大人物往往有人为其著书立传,而小人物呢?默默无闻的活着,死了也没人记得。难道他们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这世间走了一遭,仅此而已吗?
那一年,大约是2011年年底,我回到了久违的故乡,由于工作的事情,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与书为伴。
大年初一,婶子来告知:卯寅死了,发现时已经浑身僵硬,估计死了好些日子了,是被活活冻死的。
我顿时惊诧,半个月前还看见他在村里闲逛,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唉,这真是黄泉路上没老少啊!
听父亲讲,这卯寅才四十岁左右,当初是他母亲改嫁给我大伯时带到我们村的。由于他和我大伯经常吵架,于是大伯便搬到女儿家去住了,留他一个人住在山坡下孤零零的院落里。
刚到家时,我见过他一面,发现他面黄肌瘦,一张枣核脸扭曲的变了形,说话都是有气无力的样子,腰佝偻得像一张弓。当时他低着头在村里闲逛,见我回来了,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又踅到了别处,之后再也没人见他到村里来过。
农历新年的前几日,气温骤降,渐渐下起了大雪。大年初一,村里有人担心他一个人,无人照应,年货不充足,便给他送去了一些食物。不曾想他家门窗紧掩,院内悄无声息。来人便找来一架木梯,跳入院内,进屋一瞧,大惊失色,卯寅躺在地上,浑身僵硬,摸上去已经没了一丝气息。
在我的印象中,卯寅下象棋的水平可以说在村里无人能敌。记得小时候,每逢周末,我在家时,都能看到他在村里窜门的身影。他总是随身带着一副棋子,有时临时借一张小桌子,将棋盘置于桌上,和一众象棋爱好者悠闲的对弈。
有时,他索性将棋盘直接置于地上,便与他们昏天黑地的厮杀起来。只听见他一阵阵厉声吆喝,棋子在木棋盘上敲得啪啪作响,一次次将对手杀得寸步难移抑或只剩下光杆司令。
每每我在旁边看时,他便招呼我与他对弈,我自知棋艺不精,不敢班门弄斧,但他总是不断地鼓励我,还耐心的教我一些简单的招数。我下棋的三脚猫功夫估计也是那时候练出来的,至今也没多大长进。
农村人结婚时总要闹洞房的,记得那时,如果卯寅在场,他总会说一些顺口溜来逗新人,“蒙蒙雨,栽红苕,栽不进去慢慢摇......”“一个饺子撇上天,生下儿子做高官;一个饺子撇上楼,生下儿子能耍猴......”“一撇金,二撇银,三撇媳妇进了门,四撇骡马成了群......”引来大伙儿一阵阵欢笑声。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总是跟随一些神婆去庙里烧香,有时也做一些简单的法事。之后他便以一副半仙模样示人,时不时的说一些预兆之类的话,渐渐地在家里供起了佛龛,除了每逢初一、十五烧香拜神,还经常去参加一些大型的庙会。父亲也曾就我的学业和姻缘问题问过他,可惜他说的似乎都没应验。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闭上眼睛追忆,那些美好的往事似乎刚发生过一样,历历呈现在眼前,那些记忆中的人却似乎一个个的淡出了我的视线,有的人一挥手即成永别。
尤其这些年,我在西安上学,之后又辗转到上海、宁波、苏州工作,曾经觉得很熟悉的那些乡亲们,再次回去时却永远也见不到他们了。
记得那是农历正月初五,中午时分,卯寅下葬了。按照老家的风俗,同辈不能出现在下葬现场,于是我便一直呆在家里。那段时间,天气奇冷。我一直呆在家里,大雪过后,我绕着村子拍了点雪景,也怯怯的走到了卯寅家屋后的山坡上,回来便觉得无端的有点头晕,似乎有点感冒,不料越发严重了,以致于后来喉咙沙哑的几乎讲不出话来,嘴里还长了几处溃疡,心情更加抑郁。按照迷信的说法,这是撞着死者了,需要在自家门口放半碗水,碗中间树立起三根筷子。当然了,筷子一定要合拢在一起,并念一些咒语,一手扶着筷子,一手点几滴水灌在筷子顶端,方能使筷子立起来。
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死者下葬后,亲戚、晚辈要把丧布白头巾保留着,以示守丧。三年期满,主人家再举行一次酒宴,收回丧布白头巾,换成崭新的彩色毛巾,表示从此晦气已除。但是近些年,村里人外出打工者居多,办一次红白事都不太容易,所以遇到丧事便红白事一起办,丧事完了立即“过三年”,还省去了不少麻烦。
那次丧事和“三年”也是一起办的。下午,大伯让人捎话给我,说村里人都去了,一定要我去吃顿饭。我也就没再推脱,匆匆吃完饭便随其他邻居回到了家里。
说来也怪,办完卯寅的丧事后,我的感冒突然好了,声音也不沙哑了,也许是心理作用吧!听父亲讲,卯寅下葬的前一天晚上,更是发生了一件令人蹊跷的事情。
半夜里,卯寅的妹夫好端端的就开始全身抽搐,继而脸色发紫,四肢僵硬,渐无气息。吓得众人嚎啕大叫,慌了手脚,又是掐人中,又是掐中指,鼓捣了半天才醒过来,醒来还说了一些比较夸张的梦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重于泰山者毕竟是少数,普罗大众的死似乎都是轻于鸿毛的,不用说得到举国哀悼的待遇,甚至不会得到整个乡里的祭奠。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身难得”,生而为人实属不易,要是平平淡淡的走一遭,毫无作为,岂不枉活一世?古人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为三不朽。
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更是给一般人指明了方向,不但要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精神品质,“志于道,据于德”。更要遵循生活准则,为人处世要“依于仁,游于艺”。如此一来,一生也不至于过得太过乏味,毫无价值。有名,顺其自然。无名,心安理得。至于那些帝王将相,早已名留史册,功过留与世人评说,更不用担心无名了。君不见秦陵汉塚工程浩大,不也荒草丛生,成为了历史遗迹。有人去瞻仰凭吊,无非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考古学家为了钻研历史真相,旅行家为了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无他。凡人的坟地,除非后辈为他立碑记功,每逢清明祭奠之外,谁还会知道何人在此安睡?
更有人为了得到名利而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勾当,不惜留下千古骂名。有人说了,只要有名气,恶名也能让人记得住啊,那就任他孤注一掷吧,自有“天外之人”降得住他。
不管怎么说,卯寅之死,着实来得突然,那么年轻就撒手人寰,令人遗憾之至。而且死的那么蹊跷,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只能把死因归结为冻死的。
兹撰文略表怀念罢!
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