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blog.usejournal.com/when-which-design-thinking-lean-design-sprint-agile-a4614fa778b9
原作者:Geert Claes| 翻译/校对:koalachen
译者注:
最初接触到设计思维的概念,是在Don Norman的《设计心理学》一书,其中提到原始问题——深层因素——潜在方案——新的建议,这一流程叫做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这其实与我在多年建筑学教育中所学习到的设计流程别无二致,而从进入设计专业以来,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让我非常着迷。
Norman还提到设计思维有两大工具: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Human-Centered Design)和双钻设计模式(Double-Diamond Design Process Model,2005年由英国设计协会提出)。
今年年初参加了Global Service Jam的线下活动,体验了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实践运用,对这种设计方法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脑力激荡和丰富成果感到惊讶,又自行对谷歌的设计冲刺方法进行了研究。随后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翻译了一本融合了几种方法的《敏捷设计冲刺工具书》,在公司内部进行推广和实践。
在我看来,“设计思维”应该是一种理念,而非方法;其在“精益”、“设计冲刺”、“敏捷”都有体现和运用。
但“精益”,“设计冲刺”,“敏捷”,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由于乙方公司的性质,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阶段和类型的产品,但到了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运用它们呢?看看作者是怎么说吧。
太令人困惑了!
大家面对各种创新方法论、框架和技术时往往感到一头雾水,这也是情理之中。人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该采用设计思维?”,“进行设计冲刺的目的是什么?”,“精益创业仅仅适用于初创公司吗?”,“敏捷方法适用于什么地方?”,“采用后,会发生什么呢?”……
这些方法间有联系吗?是怎样联系的?
Gartner在网络上寻找答案时,发现有千千万万人和他一样困惑,不明白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尝试着讲这些方法论(如设计思维、精益、设计冲刺、敏捷流程)之间的关系逐一进行可视化表达。(下图)
他所创作的图标大多有着精心着色、相互联系的圆环,但在我看来还不够准确。方法之间的过渡是比较有争议性的,这些方法实质上有许多相似的技巧和重合的部分。
创新频谱图
比起将设计思维、精益、设计冲刺和敏捷视为独立的方法,或许将它们看做工具箱中的一系列工具要更合适一些,因为这些方法都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为创新带来价值。
进行创新的动机可能是要对抽象的问题域进行探索,也可能是在真正投入市场前实验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
商业成熟度这一坐标轴很容易遭到忽视。对于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或类似产品来说(联想一下麦肯锡的领域1、2),商业模式通常已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对于初创公司、或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探索而言,则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商业模式的合理性。
方法论
1. 设计思维
在我们需要更好的理解问题背景、确定早期受众时,设计思维能够大放异彩。设计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衍生,但它们都从某种程度上遵循了双钻流程。
简单的说,第一个钻由发散开始,通过访谈利益相关者收集大量的洞见,随后进行收敛,通过对这些看法进行分类,识别出痛点、问题或解决方案。第二个钻从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开始,随后对最有希望的方案进行测试。设计思维主要聚焦于定性分析,而非定量分析。
2. 精益创业
这种方法和设计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家(或产品策划)本身对于问题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精益流程将每一件事情都视为猜想或假设,除非进行了验证…甚至他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理解也只是假设。精益流程倾向于围绕一张以顾客为中心的画布来细化问题假设,随后进行优先级排序,对风险最高级别的假设进行验证。验证流程如下:创建实验,进行测试,验证猜想或假设是否成立。
精益流程最先聚焦于定性的洞见,但随后会迫使你去定义恰当的定量数据,来衡量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产品策略是否在正轨。“从工作间走出去”,这一口号往往和精益创业相联系,但接触真实用户的观点显然也适用于设计思维(…也包括设计冲刺和敏捷方法)。
3. 设计冲刺
谷歌风投式风格的设计冲刺方法看似是从《精益UX》这本书所提到的一种方法发源而来。设计冲刺最大的优势在于5天内完成分享洞见、设想方案、绘制原型和进行用户测试的整个流程。由于时间有限,设计冲刺往往聚焦于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但却是验证产品方向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4. 敏捷
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问题假设、解决方案和市场假设都具有不确定性,敏捷开发就是处理这些不确定性的一种伟大方法。不需要纠结于产品前端的每一个细节,因为这里那里都充满着猜想和不确定性。
通过敏捷方法,我们能够快速的走完建立-度量-学习这一流程,验证假设并推出最小可行性产品(Minimun Viable Product, 这一词语来自精益创业)。我们应当定义并依据优先级整理出需要推出的价值列表,在每一次的冲刺中进行交付、测试。
总结
本文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答案,但实际上对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开始上文所提到的这些方法,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这些流程之间也没有明确的转折点,它们直接有着大量的重叠部分,这些共同之处可以解释人们有时候认为方法论A要优于方法论B。
不过,大多数创新方法论都能产生重要的价值,具体的选择权在于团队。大家能够达成的共识在于:1、不要沉溺于你自己的解决方案;2、既要研究定性的用户反馈,也要研究定量的用户反馈。
补充阅读:
Creative Confidence,Lean Startup,Running Lean,Sprint,Dual Transformation,Lean UX,Lean Enterprise,Scaling Lean… and a nice video onInnovation@50x
译者补充:
这些方法论讨论的不仅仅是方法,也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严谨态度;像重视成果一样重视探索问题本质的过程;而作为交互设计师而言,通过这些方法论学到最多的是,如何提问、探索与总结,才能让每一张线框图有严谨的逻辑基础,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