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主题营,十天共读一本书。前九天每天读一章,并输出500到800字的读书感悟,最后一天,对整本书进行复盘,输出十条清单。
有了3月和5月两次十天主题营的锻炼,完成读书打卡任务已经不在话下。只要每天提前阅读,并提前思考好要点,用讯飞语记记录,完成打卡任务会非常快。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思考。我采取的办法是对每一章里选取一个点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或是身边的案例对比印证。
吴军博士在《见识》一书中说,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成功只是手段。读完全书,我个人的收获,就是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有七件事情值得我去实践。
1. 向死而生。
人总是要死掉的,因此我们并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可以像吴军博士那样倒着来思考这个问题。首先,算清楚这辈子还有多少天可以做事情。其次,把要做的事情列一个单子。然后,从单子上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单子上那些属于自己的事情比别人可以取代的事情重要得多。
如果我活到70岁的话,从现在算起,大概就是1万天左右,如果练习某项技能,按1万小时算,每天一小时,那就得到70岁才有1万小时。
1万天?不思考,还真不觉得余生大概就只有1万天了。猛然惊觉,在这有限的1万天里,我为什么还要什么事情都做呢?我决定,从现在开始,一定要选择我喜欢、我想要的事情去做。
于是我开始列单子,列出这1万天我要做的十件事情,并且开始记录每天的时间开销,进入1万天倒计时模式。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我想要浪费时间的时候,就会想到我只有1万天的时间,可浪费不起呀。
2.不做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比如婚姻,印度人对婚姻基本上就是认命的态度,因为没有选择,只好更仔细的经营他们的婚姻和家庭,反而比那些只注重选择不注重经营家庭的美国人要幸福的多。
对我个人而言,婚姻是我认定的选择,所以我所有的心思都用在经营我的家庭上。我也选择不生二孩,所以我只想着如何全心全意陪好我唯一的孩子。生活很安定,不用担心更多的变数。
同样,不给选择也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有时候往往因为选择太多,而影响了执行的效果。选定方案,只管去执行,不用纠结,效率自然就高了。
3.少做事情。
如果你想每天有更多的时间做事情,或者抓紧时间,你需要做的是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少做事。如果你想通了,很多事情不做,其实也无关大体,就不要去做他们,这样就不会天天忙忙碌碌了。
《少做一点不会死》一书也告诉我们,专注于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除了自己的人生,这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事情是缺你不可的。想通了这一点,你就会少很多焦虑,也少很多遗憾。每天都专注于对你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吧。
4.比贫穷更可怕的事。
缺乏见识、爱和规矩比贫穷更可怕。没有见识,视野就被局限了,对于这件事上不长进的人,要少和他们来往,更不要和他们争论,因为道理讲不通,徒费口舌。缺乏爱的人,不懂得关爱别人,不懂得分享。缺乏规矩,会令人踩到别人的脚而不自知。
贫穷可能会在短期内物质条件差一点,但是并不影响父母在见识、爱和规矩上培养好孩子。这让我思考,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
5.一切以目标的达成为中心。
对待自己的职业,需要专业的工作态度,所谓的专业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标的达成为中心。所以,对每一件工作定下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确定了目标,就要为目标的实现而全力以赴。
专业的态度也可以用在个人成长方面。所有时间的安排,工具的采用等等,都是以目标达成为中心。假如个人成长的目标是提升写作能力,那么每天就会安排大量的时间去阅读,练习写作,思考,并且去尝试各种有助于写作的工具。
6.目标管理。
没有目标,难以成事。但是,是不是有了目标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呢?反思自己,许多事情定了目标,但是并没有对目标进行管理,以至于许多事情都半途而废。
吴军博士分享的谷歌公司的目标管理法,值得学习实践。其核心就是以结果为导向,衡量每一阶段是否达成了关键结果。
7.风险意识。
提起风险,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投资。其实生活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做人做事永远要有风险意识。
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世界上任何东西的获得都是有代价的,钱也是如此。对于所喜欢的东西,如果付出的代价是让生活质量变差,那就不值得了。
读完全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向死而生的路上,用一切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把幸福作为人生的目的,其他都是为幸福而服务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