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大三,心理学专业。刚刚过了20岁的生日,一个半吊子的文艺女青年。因为我好像很爱看书,很想丰富自己,时常莫名其妙的表现得很文艺,或是矫情,但我又没有耐心,也不勤快,所以大概就是个“半吊子”吧。
今天拾起简书,源于一种动力或是压力,动力在于看到特立不独行的猫写的一篇文章,她讲我们不应该再懒下去,写点东西出来不是为了激励别人,而是在自己困顿的时候激励激励自己,不是鸡汤,而是醒脑的大风。
而压力,源自我自己。我今年20,好像还很年轻,但是20岁,我还没有正儿八经的看待自己,平日里太多的七想八想让我快要迷失自己,虽然一直处在焦虑抑郁的边缘,但自己总相信自己一个心理学专业出生的人,心理必然是无比强大,所以给了自己太多理由去坚持,也给了自己太多虚无缥缈的东西去等待,但就是因为太虚无,太抽象,我终究还是找不到自己,因为那些都是自己假想的世界,不真实,而我需要真实。所以说,我心里有太多东西需要去滤清楚,当然我朋友告诉我现在不应该考虑这些,我想她错了,因为一来我不可能不想,我就是一个爱多想的人,谁都控制不了我,二来我始终珍视我此刻的感受,不管是好是坏,都可以证明我此刻存在,即使这种存在在很多时候被证明是无意义的。我想对自己过去的20年做个总结,想对自己的当下生活做个记录,也相对自己的未来做个展望。我知道自己懒,但现在不是懒的时候,我试过很多次为自己写点什么,但都没有坚持下来。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不喜欢拍照,话也总说不清楚,在我的脑海里有太多记忆的碎片,好的坏的,堆积了太多,如果再不干预,我想我总有一天承受不了。而所谓的“压力”,不过是我想换个姿态,轻装上阵,活的累,都源于自己不好的习惯,而人要对抗的,不是自己,恰恰是这些习惯。
我有太多坏习惯,我做错了太多事,但我不后悔,因为对我来说,这些都是记忆,而人拥有记忆,无论好坏,都已经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我把某些记忆抽离,不是为了遗忘,而是为了珍藏,多年后再细细回味,而现在,不是回忆的时候,因为现在的回忆,就会让自己陷在过去的影子里,看不到未来。
可能有人就说,你在抽离的时候,不就回忆了一次吗?是的,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心态不同,这一次,带着理性的态度去回忆,果断地去抽离。当然,更多的是记录当下,一直以来我都看重此时此刻,这是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但在我知道这个人、这个理论之前,我就有这个感悟了,可能是某种意义上的默契吧。我知道此时此刻会有很多不好的情绪,有矛盾与纠结,有痛苦与悲哀,有委屈与怨恨,也有快乐与满足...我知道我有很多时候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都想自己失忆,想忘掉这一切,离开所有,是有这个可能的,但这么做,是一种逃避。其实这些都足以证明我此刻的存在,这种存在到底有没有意义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没有在此刻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灵魂深处的自己究竟是什么面孔。人这一辈子,其中最大的疑惑不就是想证明“我是谁”吗?所以,这种存在无疑是合情合理的,更是不可或缺的。人可以追求存在感,虽然大多数的人所追求的存在感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可能很让人受伤,但我们应该明白,我们追求的存在感,很多都是在别人眼里的存在感,而不是自己眼里的存在,别人眼里的存在或者不存在,当然是有可能毫无意义的,但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找到自己眼里的存在感,这才是存在的基本要求吧,很多人都本末倒置了,我想我也是吧。
在我眼里,有很多东西,但也什么都没有,因为事无大小,全凭我一心感受。我想做的,就是找到自己,活出自己,坚持自己。
我不想逃避,更不想失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