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日谈 第33篇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七长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①,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①桴(fú):用来在水面浮行的木排或竹排,大的叫筏,小的叫桴。
【翻译】
孔子说:“如果主张的确无法推行了,我想乘着木排漂流海外。但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我,但不善于裁夺事理。”
【解读】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圣人能顺道而行,尊天地,尽人事。智者能控制自己,学会处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凡人只能根据自己的好恶,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我认为孔子在这里是告诫我们如何行仁的方法,不能逆天地人而行,逞匹夫之勇,要学会中庸之道。
“好勇”,孔子知道这是子路的个性,在这里并不是说他好勇斗狠,而是说他凡事全凭血气之勇,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说白了就是遇事比较冲动,处事急躁,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方式是很危险的,一旦不小心,就会陷自己于不利。为人处世有时虽然需要果断和勇敢,但却不能因此而鲁莽行事,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冲动是魔鬼”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例子。楚汉战争时期,刘邦被项羽所逼,困守成皋西北一带。为摆脱困局,刘邦派人联络梁地的彭越,让他率领军队骚扰项羽后方,并阻断了楚军粮道。为解除后顾之忧,项羽决定亲率大军攻打彭越的军队,命大将曹咎留守成皋,临行前项羽告诫曹咎说:“汉军要是前来向你挑战,千万不能与他交战,只要不让他们向东进攻就行了,我用15天的时间杀掉彭越,然后就来与你们会合。”曹咎满口答应。项羽帅精兵攻击彭越,势如破竹。再说成皋前线,项羽离开后,汉军果然向曹咎挑战。开始的时候,曹咎不予理睬。刘邦知道曹咎性情暴躁,有勇无谋,就命士兵屡次骂战,说曹咎像女人一胆小,躲在城内做缩头乌龟。士兵连骂几天,终于激怒了曹咎。他不顾项羽的严令,率军渡河迎战,结果被汉军击溃。曹咎等人失了战略要地,而且违犯了军令,自己无法向项羽交代,便自杀而死。这一败,彻底打乱了项羽的军事计划,使战争陷于全面被动。无奈之下,项羽只得与刘邦议和。双方订下条约之后,项羽撤军,而刘邦则撕毁条约追击项羽,楚军在垓下全军覆没,项羽自杀。曹咎的冲动,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而直接导致项羽战略被动,彻底改变了楚汉战争的形势。
子路一个急躁冲动性格的人,不难看出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之严厉。这是因为孔子深知其中的危害,目的是为了让子路在平时多收敛些,行为上不要过于偏激,否则于己于人都不利。当然孔子对子路的勇敢并不是一味否定,而是中肯客观。在严厉批评的同时,也有所褒扬。褒扬的目的则是为了告诉子路,鲁莽冲动固然不对,但英勇果断却是优点,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是值得表彰的英雄气概。只是勇猛不要过头,要注意把握其中分寸。
孔子在批评子路“好勇”的时候,也是在提醒子路“好勇”不是不可以,但却不能一时脑热,徒逞匹夫之勇。真正值得提倡的“勇”不仅是有法可依,而且还应合乎社会的道德规范。
学会孔子中庸之道,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太重要了。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很多时候不会处理人和事的关系,经常偏离大道,不会调整自己,导致很多时候功败垂成,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我们只要做到心中有道,学会中和,办事和处理人际关系一切就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