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年初三。
拖着行李箱出站,广场上的大钟已将近夜晚十一点。今年春节,火车票异常难买,公路也是各种堵堵堵。差点儿我就动了先去异地再转广州的应急念头。
春运,作为一次人口规模最大,最集中迁徙。这就意味着,较之以往,车站、机场、码头等等人流更为拥挤。其中,又以火车站最重,被喻为春运的“风暴眼”。
据统计,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5199.3万人次,同比增加421.6万人次,增长8.8%。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和春节期间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新高。
虽然,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有效拓展了出行方式、运输速度、交通环境,也减淡了一点传统铁路运输的“火药味”。时代变迁下,仍有不变的春运镜头。
人潮拥挤,大包小包,排长龙的进站队伍,难买的火车票,到处找空地的无座旅客,叫嚷哭闹的幼童,沧桑疲惫的农民工,健忘丢东西的乘客,暗地潜伏的扒手,探亲的家庭,归途的学子,做生意的老板。对了,还有汗味臭味烟味方便面味……
码头、车站、机场等等这些场所,从功能性而言,无非是为运输提供固定地点,如装卸客、货。而所捆绑的交通工具,也只是为了实现纽带之间的来往而已。
然而,从感性层面来说,它们还承载着千姿百态的“情”: 游子归家的急切和激动,恋人分别的不舍和眷恋,好友送行的感谢和珍重,独自出游的勇敢和畅快,背井离乡的忍痛和梦想……
无论路途有多远,行囊有多重,都阻挡不住行走的步伐。南来,或北往。团聚,或离别。许是一次为了生计的忙碌奔波,许是一场说走就走的自我放逐。
在这些承载背后,还有他们。
把守安检的他们,四处巡逻的他们,售票窗口的他们,进出站口的他们,检修设施的他们,随车而行的他们……
他们或是派出所民警,或是武警兵哥哥,或是铁路职工,或是值班乘警,又或许是协警辅警。我们对这些角色的存在习以为常,甚至忽略。
恰恰是这样一群人,当我们归心似箭、行色匆匆之时,他们用坚守见证了春运的南来北往,运输了18节车厢的“情”,兑现了你我手中那一张小小车票的承诺。
有人说,春运是中国一个固执的闹钟,一年只响一次。钟声响起,提醒着人们归家的信号。而对于他们来说,则意味着又一轮辞旧迎新、平安守护的重大责任。
这样的春运,很累。
为了能回家,很值。
背后的守护,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