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悬疑片。
从小到大,总有一些朋友,渐行渐远逐渐失去了联系。
有个朋友,我想起她就感觉心头暖暖的。她是我在Z村上初中时的同学,现在只记得她名字里有个“荣”字。她性子有些慢,说话柔柔的,偏瘦。爸妈生她生的比较晚,据说身体不太好。她爸爸在北京工作,家境还不错。上课时她应该是坐在我的附近,不然我不知道我们是怎么熟识起来的。跟她说话,无论什话题都感觉很开心。在我睡百家席的时候也去她家睡过一夜。初三时我转了学,在Z村的同学也就失去了联系。20多年过去,我偶尔想起她时就会不自觉的嘴角上扬微笑。不只她现在身在何处,过得怎么样,她的日子应像她的性子一样轻轻柔柔的吧。
第二朋友,她姓张,名海英,这个名字我也是回想了很久。她是我高二的同桌,我们坐在教室边上的第一排。后排坐着一位整天想要统治世界的同学,这与我的世界和平的想法相差甚远,经常为此争论。张同学性格很好,有些偏胖,整天笑呵呵,关于世界和平的争论她总是站在我这边。
从高二开始我们在一起吃饭,一直到高三毕业,风雨无阻,这种情谊是很难得的。《舌尖上的中国》提到的西瓜酱,我就是在她那里尝到了,据说是她奶奶或是外婆做的,酸中带点甜,却又咸咸的,十分开胃。当时想多么奢侈的美味,西瓜用来做腌菜。我家一般只会用一种叫“gen”瓜的一种瓜来做,味道也很好,但是比西瓜酱就差了很大的距离。我感谢她让我尝到了日后荣登舌尖上中国的西瓜酱,味道至今还留在我的齿间。
不幸的是她高考落榜了,后来去了东北复读。我们有过几次书信往来,却不知哪一天断了联系。当时我们都是穷学生没有当时流行的BB机或者大哥大。不太记得她去哪所学校读了大学。
就这样失去了她的消息,我们各自散落在世界的角落,或许她也会想起我…
F是我研究生的同学,我也不解为何后来走的比较近,我们不是同班不是同专业,也不是老乡,我们也不是外向的人。可能是觉着她易于接近吧。
在学校时,偶尔一起吃吃饭,逛逛街。但是毕业之后,虽然我跟她的上班地点比较远,我依然去过她那里。第一次是去了她租住的房子,我记得当时她是和房东一起住的。第二次去的时候她已经结婚,而且已经在杨浦区不错的地端买了房子。话说那天她和她老公也请了另外一男一女来家里吃饭。后面才知道他们在撮合二人,不知我在其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后来想想甚是尴尬。印象中那天F同学做了很多菜,相当能干。
既然F同学已经开启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我也不好常常叨扰,手机换来换去,她的号码也不见了,她也不曾联系我。我想我们的区别在于,我表面淡然,但是骨子却充满热情,而她内外都是淡然的。毕业十周年聚会她也不曾出现,似乎变得杳无音讯了。
从小到大,总有一些朋友,渐行渐远逐渐失去了联系。就算无法彼此祝福,我也希望我们能在不同角落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