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天问》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奇文。它是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物所发生的疑问,从中可见诗人思想的博大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作者在篇中所提出的一百七十多个关于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问题中,保存了不少的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神话研究专家袁珂先生说,《天问》里运用的神话材料,有些简直可以被看作原始记录。
《天问》基本上是四言诗,通篇全用诘问语气,然参差错落、灵活变化,让人不觉得单调。《天问》的创作年代,根据篇末“薄蓦雷电,扫何忧”“伏匿穴处,爰何云”以及“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凡句看来,王逸认为是诗人放逐后所作是正确的。又《天问》后半篇多引历史故实以为鉴戒,与《离骚》陈词重华的用意相同,估计它们的写作时间相去不会太远。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钢主编《中国文学史》;附图:武汉东湖屈子行吟阁
【开篇】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结尾】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吴光争国,久余是胜。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