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真题
(2022·全国甲卷)《支队政委》
9.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6分)
【官方答案】
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
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真实经历。
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文体的艺术表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小说和纪实文学这两种文体的特点。然后结合两种文体的特点分析二者艺术表现的差异。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凝练和升华,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虚构。小说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
2、纪实文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亲历、采访等)或使用历史文献(日记、书信、档案、新闻报道期),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报告文学、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纪实文学也称“报告小说”(报告文学化)或“小说化”的报告文学。
基于以上两种文体的基本知识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突破:(1)虚构性与真实性的不同;(2)环境描写的不同;(3)人物描写的不同(4)情节叙事上的不同。
【答题关键词】
1、故事的虚构与真实
从艺术手法来看,文本一是小说,艺术性强。在对老胡的塑造之中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式,(如为了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起来,他说“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不,有任务!”,这些是语言描写,如”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这是动作描写)同时文中借助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借助“我”和“林大富”进行衬托,作者借助这些方式塑造了一位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文本二是纪实文学,真实性强。疗伤的过程是真实的记录,没有环境的烘托渲染,真实展现当时的画面。
2、情节的完整与简约
从叙事内容来看,文本一作为小说,有完事的故事情节内容,有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小说的起因是老胡身体状况变差,发展是老胡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到树上,高潮是挤出脓血的过程,结尾是挤出脓血之后老胡说痛,故事情节完整;而文本二作为纪实文学,主要讲述了陈毅必须采用土法疗伤的原因以及疗伤的过程,叙事相对简约。
3、环境描写的具体细致与简洁省略
文本一小说有较为细致的环境描写,这是小说本身所决定的,故事情节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文本二是节选部分,内容相对较短,缺少环境的烘托渲染。注意,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纪实文学没有环境描写,具体到试题内容,文本二为节选,环境描写相对缺少。
4、人物描写的工笔与白描
小说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很讲究的,如文本一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塑造老胡的形象,主要以语言描写为主,同时有动作神态描写;文本二也有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但是相对简略,没有文本一写得那么生动形象。这里要注意文本二下面的注释,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回忆和采访,是真实性的记录,容不得过多的形象和描述,所以对人物的言行还是以真实为主,如果过多地进行想象发挥,那就不是纪实文学了。
5、语言风格的生动形象与平实简洁
文本一重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文本二叙事平实,语言简洁。
二、本地模拟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驴叫》岑燮钧
9.《世说新语》有一则故事:"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
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在相似的故事上,本文的表现方式不同,请从人物、情节、表达效果上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人物表现上:本文对人物的描写更详细,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个蛮横、居高临下、随意折辱别人的将军形象,写出了程士成当众被羞辱的难堪,众人的趋炎附势,人物鲜活生动,形象立体。而《世说新语》的人物形象并不鲜明丰满。(2分)
②情节安排上:本文写出了程士成学驴叫的详细过程,而《世说新语》情节简洁,并无细节描写。(2分)
③表达效果上:本文细节丰富,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世说新语》的故事简洁,给读者以想象空间。(2分)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分析表现方式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现当代小说和文言志人小说的特点。根据题干的提示,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再比较二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