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见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家长们比较烦恼的事情。前面,我们探讨过,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好的环境,从外界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那么如何让孩子自己由内而外,自发地集中注意力呢?
在给出方法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个现象,就是孩子在什么时候注意力最集中。看动画片,注意力集中?没错,但还有更集中的时候。对,那就是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注意力最集中。
为什么游戏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呢?这是因为,其实游戏的设计都很有学问,都是符合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一个活动,它能强烈地吸引你的注意力,必须做到三点:
1、有明确的目标
2、难度跟你的能力相匹配
3、有及时的反馈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成功游戏,都符合这三个吸引原则。满足这三个条件,孩子就会自动进入专注状态,不用你去逼的。
怎样让孩子由内而外,自发地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方法也就有了。
第一,要把孩子的目标具体化。
比如,要让孩子做作业,不能简单一句话,「给我做作业」就完了。孩子无法理解到做作业到底包括哪些事情,这时候,需要帮孩子细化一下,做作业具体包含什么任务。比如先写几个字,再读一段话,接着做几道算术题,最后学几个单词,等等。
要让孩子能理解到,一项任务具体有哪些事情要做,引导孩子逐个逐个地完成,
第二,为孩子挑选难度合适的目标。
什么样的难度最合适呢?通俗来讲,就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也就是正好比孩子目前的能力,稍微高一点点的目标。这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确实有点挑战,但是努力一下又能战胜这个挑战,这样的难度是最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
第三,要给出及时恰当的反馈。
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之后,要关注任务的进展情况,及时给出具体的反馈。也就是说,你得让孩子知道,他做的到底怎么样。这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需要的。
如果孩子知道做得不错,得到肯定了,自信心会增强。如果做得不好,也能及时知道,就可以立刻做出调整。
不能布置一个任务,然后就扔在那里不管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反馈应该要以正面反馈为主,多鼓励。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能劈头盖脸就批,而是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温和地给孩子提供具体的建议。
平常,如果坚持这三个步骤,一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由内而外,自发地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和习惯。
02 感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们通常的做法,是逼迫孩子去专注,要求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孩子小的时候,还会有效果。等孩子大了,效果就越来越不明显了。
这时候,家长往往会给孩子贴标签,说孩子大了,不听话了,不好教了,自己还气得要死。
却没有想过,背后是什么原因,也没有想过怎么可以让孩子专注起来。更想不到,竟然还有科学的办法,让孩子由内而外,自发地学会专注。
生活中,看似琐碎的小事,背后都有很多科学知识值得挖掘、学习。
讲到游戏,何止是孩子对游戏抵抗力差,想想看,有多少成年人沉迷于游戏当中无法自拔。
同样是一件事,摆在面前,我们怎么就没想过,游戏为什么会那么吸引人?
这是一个值得警醒的问题。
我们也知道,游戏通过设置关卡,把大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关卡难度随着游戏者的水平逐渐升高,完成每一个关卡任务,都会有具体的、可见的反馈,比如奖励金的数字在增加,显而易见,非常直观。
这些,只要玩过游戏的人,都应该知道。
但却没有想到,游戏的这种设计,正符合了我们的心理需求。所以,这个套路大家都喜欢,沉迷于游戏的人也就自然很多。
03 思
人一旦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很容易进入一种叫作「心流(flow)」的状态。「心流」这个概念,是心理学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2004年提出的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概念。
「心流」指的是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那种投入、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的效率非常高,并且在事情完成之后有一种幸福感。
平时在制定计划、完成任务时,也要注意这三点。
一是要把大任务拆分成具体的小目标。
比如说我要加快成长,那具体有哪些方面要成长呢?可能包括增强写作能能力、提高演讲水平、保持健身习惯,等等。
好,增强写作能力,还要再具体化,通常包括积累素材、结构搭建、遣词造句等等。再细化下去,积累素材,有什么工具、去哪里、怎么积累素材?
要细分到具体可操作的层面,而不能停留在表面不深入下去。
二是难度设置要控制在「i+1」的水平。
这里的i是当前自身的能力水平,不能是i+0、i-1,也不能i+2。
这背后的科学道理就是,当挑战稍微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时,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对「未知」的期许,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兴奋愉悦。
斯坦福大学神经学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曾经说过,「未知」比任何东西都要让人上瘾。
你看,太容易了,就不会有「未知」了;太难了,「未知」始终是「未知」。
只有当挑战稍微超出能力范围,经过努力,「未知」会被你变成「已知」。这样,大脑不光是会兴奋愉悦,最后还会有满足感、幸福感。
三是主动创造反馈。
可以自我暗示,比如,把健身的数据积累下来,把写过的文章归总到一块,这是自我正面反馈。当然,还可以定期进行复盘,找出问题,及时调整。
对于一件需要长期做的事情,可以去加入一个社群,找到一群人,一起去做。比如写卡片、演讲、健身等等,这样可以相互监督、鼓励,相互给予及时、具体的正反馈。
04 行
不管是在育儿还是育己方面,切实坚持这三个步骤,养成自发专注的习惯,不断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从中获得愉悦感、满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