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是很多书籍中都会涉及到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比如沟通,情绪比谈话内容重要,情绪对了,沟通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有一个相对平和的情绪,才能够集中精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如果怒发冲冠,或者愤怒之极,智商就会为零,还怎么处理问题呢?事后可能也会后悔,还得去善后,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放纵善变的情绪。

        但一味地控制,也不是长久之策,强行压抑,总有一天会爆发。宜疏不宜堵。《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虽然没具体提到情绪,但我觉得对理解情绪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听到别人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反应,1.攻击别人2.攻击自己3.体会别人的情感和需要4.体会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如果我们是前两种反应,说明我们已经起情绪了,如果是后两种,则着重于自己或他人的哪一部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书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老头和老太太做火车去赶飞机。老头气冲冲地对老太太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他的太太看起来不知所措,没说话,通常,大多数人在没有得到期待的反馈时,会将所说的话重复一遍,这位先生也是如此。

      这次太太看起来更局促不安,她对老头说,这趟列车行驶的速度是由程序控制的,我不认为,她的先生对这样的回答感到满意,事实上,她的先生更为恼怒,更大声地嚷道,我从来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太太终于失去了耐心,厉声地说,那你想我怎么样,下去推火车?于是两人都处于痛苦中!

        这个故事真得很形象,很普遍的一个例子。如果这个太太能够不受先生情绪的影响,和颜悦色地说,要不,我们下去一块儿推一下?或许效果会好一些。

        看作者的观点:你希望火车开得快一点,是担心误机吗?真是一语中的,这才是老头担心的原因,真正的内心需求就是希望火车开得快一点,不要误机。这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关注内心需求。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情绪的归因。比如,你做得这件事,让我伤心,你气死我了,我们都习惯向外看,别人并没有伤害到我们,别人的话语,就像一个勾子,把我们心底的伤勾出来而已。我们这边就有一种勾陈病的说法,有一种食物,有相关病灶的人不宜食用,吃了之后,会把以前的陈年老病给勾出来,旧病复发。我们要学会向内看,有情绪的时候,多想想又是自己心里的哪些伤没处理好呢?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考验父母的时刻到来了。父母首先不能被他的情绪带着走,自己要先稳住。孩子要是大吼大叫,父母也大吼大叫,不仅对解决问题无实际意义,反而会促使更大的逆反,也等于在变相地教给孩子,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对的,因为父母已经做出了示范。

      控制好情绪,方能掌控好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